课题研究的成效:(一)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教师提问的内涵进行了整理。早在1912年美国的史蒂文斯对教师的提问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大约占去了普通学时的80%,然而研究者又同时发现:在这众多的提问中,大多数是记忆型的问题,仅要求学生根据书本做直接的回忆或对具体事实作回答,而很少要求学生做高水平思维。也就是说,教师提问虽多,但却较少是有效性的。所谓有效性提问是指那些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的问题。然而研究者又同时发现:在这众多的提问中,大多数是记忆型的问题,仅要求学生根据书本做直接的回忆或对具体事实作回答,而很少要求学生做高水平思维。通过一年教材的探索,我总结得出:〈1〉有效性提问具有鼓励性,鼓励性提问应是面向全体,而不是针对某个学生。许多教师常常是通过学生自动举手的办法选择答题的对象,这样虽然避免了强行要求学生答题的弊端,但由于经常举手的往往总是那几个优秀生,难免使提问面过窄,使多数学生得不到口答问题的机会,受不到应有的锻炼。因此,教师应设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问题。〈2〉有效性提问具有开放性。开放性提问允许学生做出多种可能解释或回答的提问,开放性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将发生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做?”,“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什么看法吗?”。当教师向学生提开放性问题时,会刺激学生自己产生具有新意的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教师能从学生的口答和提问中了解学生。〈3〉有效性提问具有顺序性。有效教学中的提问不能随意而为,显得杂乱无章,而应当事先经过精心设计,有效各阶段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应当是递进式的、有层次的、有节奏的、前后衔接、相互呼应和逐步深化的。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紧紧围绕某个主题,逐步深入开展有效活动。(二)对有效性提问的环节进行了研究、总结。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提问分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两种。教师的提问是“为学而导”的手段,学生的提问是“循导而学”的途径。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学生则不敢或不善于提出问题。要想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有效、勤于动手、相互合作的有效式教学在新课改中顺利实施、有效性提问可以起到开路引行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五个环节入手:〈1〉创设情景,激励探索的欲望,学生形成问题轮廓。〈2〉把握问题的“度”,教师明确提出问题,阶梯式呈现。〈3〉自主的采集信息,交流合作,师生共同解决问题。〈4〉善于留白,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现问题。〈5〉适时点拨,思维升华,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三)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推进了教学改革。进行课题研究,不仅要乐于实践,更要勤于积累,善于总结,在课题研究中注重自身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的同步发展,撰写论文,反映课题研究的成果。使自己能自如地驾驭教材、驾驭课堂。以课堂教学和活动为突破口,致力与培养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了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能恰当地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问方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四)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形成有效性学习的学习氛围。实验前学生不善与提问,课堂教学死气沉沉,甚至不敢回答问题,课堂教学没有活力,在实验班,我围绕课题研究,开展了多项活动,充分利用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以此带动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参与,积极思考,不断的提出新的问题,在课题研究的后期,学生能把课本上的知识融汇到活动中,他们情绪高涨,思维灵活,把自己所学的思品、社会、自然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各个学科的课堂上,应用到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组织能力、整合能力,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三十二种导入新课方法(转帖)发布:何淑芳时间:2009-5-2221:44:55来源:吴忠教育信息网点击:1806讨论:31、温故导入法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温习已学过的知识。2、衔接导入法从教学知识整体结构出发,根据同一类型知识的顺序,承上启下,承前启后导入新课。3、设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