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台的春昼郁达夫黄石一中李娟释题钓台,即严子陵钓台,位于距桐庐以西约15公里富春江北岸的富春山上,相传是东汉高士严光(字子陵)隐居垂钓之地,故亦称严陵山。严子陵是东汉余姚人,年少时和光武帝同学,光武帝即位后,他变姓名隐居不见。光武帝派人找到了他,叫他做谏议大夫,他不接受,回到富春山过耕钓的隐居生活。自汉以来,严甘愿贫苦,淡泊名利的品质一直为后世所景仰。由此得知严子陵乃是一个隐士,世外高人。昼,白天。拜访季节是春天。一、文本初探探疑求因作者决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的幽居的原因有哪些?并请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背景介绍这篇文章是作者1932年8月在上海作的。国民党迫害柔石、殷夫等左翼进步作家,郁达夫等人曾试图营救过他们,1930年3月国民党下令通缉郁达夫等人,郁达夫被迫避难,辗转回到家乡富阳。郁达夫是个典型的伤感文人,从小失去父亲,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养成忧郁、沉寂的性格;成年后又到日本去留学,饱受异族的歧视与凌辱,内心更增添苦闷、消沉的心理,所以他的文风有一种伤感灰冷的调子。原因①严陵是作者故乡的名区胜景,二十多年来总是记着却没有游过。②被迫避难,辗转家乡,家居的寂寞倦怠,欲藉以排解胸中的郁积和愤懑。奠定全文的感伤、悲愤情感基调。预习梳理作者的游踪:富阳→桐庐→夜游桐君山→游严子陵钓台沿途移步换景,按照作者的游踪,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每个画面的内容:桐君揽胜昼临钓台壁间题诗二、深度赏析,合作探究探究一: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通过鉴赏文中自然风景,理解郁达夫山水游记中,写景处多寓情思,状物中常现“我”志的特点。(昼临钓台)探究二:作者造访了严子陵幽居,看到神龛破壁上的题字,情绪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不满破壁题字,愤慨的在墙上题了那首歪诗,这里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首歪诗与夏灵峰等人有什么联系?(壁间题诗)探究三:文中处处有一个“我”,这是郁达夫的“我”。试归纳出文中的这些不同“我”的形象。探究一: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怎样理解郁达夫山水游记中,写景处多寓情思,状物中常现“我”志的特点。昼临钓台读一读以动衬静多角度写景一条浅水,窄,四围的山包得格外的紧,前无去路。山容峻削,格外瘦格外高。人类、飞鸟、炊烟石垒,歪斜的亭子,纵横芜杂的草木。废垣残瓦天气阴森,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双桨的摇响,不敢放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我心里害怕在这荒山里要遇见同丝瓜筋似的严先生的鬼魂。听看感听觉视觉触觉感觉找一找无以景驭情双桨的摇响,不敢放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一条浅水,窄,四围的山包得格外的紧,前无去路。山容峻削,格外瘦格外高。石垒,歪斜的亭子,纵横芜杂的草木。废垣残瓦天气阴森,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我心里害怕在这荒山里要遇见同丝瓜筋似的严先生的鬼魂。没有人类、飞鸟、炊烟品一品探究二:作者造访了严子陵幽居,看到神龛破壁上的题字,情绪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不满破壁题字,愤慨的在墙上题了那首歪诗,这里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首歪诗与夏灵峰等人有什么联系?(壁间题诗)以诗寓情钓台题壁郁达夫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义不帝秦典故:赵国鲁仲连义士,坚决主张抵制秦国反对投降探究三:文中处处有一个“我”,这是郁达夫的“我”,试归纳出文中的这些不同“我”的形象。风神不一的“我”诗人的“我”名士的“我”志士的“我”拓展延伸:如何理解“文人的风骨”,联系本文并举例谈谈你的看法。对内关照面对现实不为世俗浮华左右不畏浮云遮望眼对外影响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千磨万击还坚韧写在最后的话身是朴树,心如磐石,是诗人名士,亦是志士,动荡流离,自净其意欣然无憾,自成风骨。课后作业布置如何理解“文人的风骨”,试举例谈谈你的看法。课后将此题以小作文的形式写在作业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