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10钓台的春昼VIP免费

10钓台的春昼_第1页
10钓台的春昼_第2页
10钓台的春昼_第3页
12一、导入:高山大河,隔壁海洋,春阳秋月,碧草繁花,都是大自然怀抱中的珍宝,也是历代文人们描摹歌咏的对象。但是不同的年代,作家们的心境、性格、志趣、怀抱的不同,往往会使他们笔下的自然景物染上不同的情感色彩。这节课让我们一同《钓台的春昼》,看看郁达夫笔下的自然景物是怎么样的。(板书课题)钓台的春昼郁达夫3郁达夫(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7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后到嘉兴、杭州等地中学求学。由于聪颖好学,少时已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基础。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3年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他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二、作者简介:4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笔优美的游记。5他于1931年写的《钓台的春昼》,并没有过多地拘泥于钓台外表形貌的描写,而是集中笔力渲染钓台幽静的氛围和意境;在“静”中刻画出钓台特有的风神和韵致以及其厌恶“中央党帝”的情绪。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1921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三篇:《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寒灰集》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散文集《闲书》、《屐痕处处》、《日记九种》等;散文名篇有《一个人在途上》,《钓台的春昼》等。6•严子陵钓台位于桐庐县城南15公里的富春山麓,是富春江主要风景点。•相传是东汉高士严光(字子陵)隐居垂钓之地,故亦称严陵山。史载,严子陵,浙江会稽余姚人。少有高名,与刘秀同游学。刘即帝位,征召其为谏议大臣,拒之,归隐富春江衅,耕钓以终。相传刘秀称帝后,曾3次遣使才访得严子陵入京,与之畅叙友情井同榻而卧。睡间,严以足压在刘秀腹上,刘亦不以为然。次日太史上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刘秀笑道:朕与故人严子陵共卧耳。自汉以来,严甘愿贫苦,淡泊名利的品质一直为后世所景仰,全国称其钓台处有10余处,以此最为著名。7严子陵钓台钓台风景8•[桐君山]位于“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的富春江与天目溪合流处,与狭长的桐庐县城隔江而峙。两水交带,一峰突兀,如翠玉浮水,故有“小金山”、“浮玉山”之称。古木参天的桐君山是桐庐的门户,形如青螺髻,高仅60米。倘若从县城濒天目溪的水上远窥,桐君山宛若窈窕淑女,傅影绰约;倘若荡扁舟一叶,从山脚桐君潭翘着仰望,怪石嶙峋,古木森森,桐君山又如同一位飘飘欲仙的老翁,不乏几许神秘色彩。•相传,远古时代有位隐姓埋名的老人,为济世救民在此采撷草药,探究药性,他结庐桐树下,有问其姓者,则指桐以示之。从此,百姓里就有了一个“桐”姓,其人为桐君,此山名为桐君山,县名桐庐县。感恩的先民就是这样来寄托自己对桐君老人的誊誊思念。9桐君山10文章以游踪为线索,用写意的笔法,写富春江沿途的山水色,沙洲繁华,写桐君山微荡的月色灯光写严子陵钓台的孤静荒颓。作者借山水,历史,事物的描述,透露出身于动荡年代的一缕忧思,宣泄了满腔郁积的愤慨。作品中抒情倾向的基调——“感伤”。三、课文内容简介:11四、分析课文内容:一、交代了钓台游览的原因。二、写作者夜访桐君山。1、写了桐君山的四周2、描述了夜渡的遭遇,用简练的文字勾画了善良的少妇和辛劳的船家的形象。3、写作者登山的具体情况:到了桐君山下——到半山——过半山——走上山顶三、文章着力写了七里滩的清静和严陵钓台的荒凉凌乱。12五、理解郁达夫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