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辽(契丹族)的建立与北宋的和战(一)辽的建立1、契丹的兴起(1)政权的建立: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辽),定都上京临潢府((2)契丹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二)辽与北宋的和战(“澶渊之盟”)1、背景:宋真宗时,辽军攻宋至澶州,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澶州之战”)。2、结果:辽宋于澶州议和,辽向北宋称兄,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3、影响:增加了负担老百姓,但从长远来看,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和平局面,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二、西夏(党项族族)的建立与北宋的和战(一)西夏的建立1、政权的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2、西夏的统治: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二)北宋与西夏和战1、背景: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2、宋夏多年互战后议和:元昊向北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一、金的建立(女真族族)1、11世纪末,完颜部的阿骨打进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2、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都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史称金太祖。3、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二、金灭辽及北宋1、1125年,金灭辽。2、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金灭北宋。三、南宋的偏安北宋(960年—1127年)开国皇帝:赵匡胤辽(契丹族)(916年—1125年)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西夏(党项族)(1038年—1227年)开国皇帝:元昊定都:兴庆1、南宋的建立:北宋灭亡后,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宋高宗),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2、岳飞抗金: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南宋初年,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但岳飞被宋高宗和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3、南宋和金的对峙(1)宋金和议:岳飞被杀害后,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2)宋金后来状况: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的发展▲1、原因:①南方战乱少;②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自然条件优越。2、表现:①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的西南方向拓展,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得到很大开发。②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③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推广,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④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⑤南方普遍种植茶树。⑥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后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①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②南宋后期,棉纺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2、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3、造船业:广州明州泉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出现了大都市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经商的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和早市夜市。乡镇也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做“草市”。2、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西夏(党项族)(1038年—1227年)开国皇帝:元昊定都:兴庆南宋(1127年—1276年)开国皇帝:赵构定都:临安金(女真族)(1115年—1234年)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