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木尺的平均密度〔目的〕学习在测量中巧用被测物自身的条件.〔器材〕木尺(长100或60厘米、分度值1毫米、横截面为矩形)、槽码(形状如图10—1所示,每个质量20克)、白纸条、金属长方体、橡皮泥.[原理的方法]根据密度的定义,要测定本尺的平均密度,必须:先测算尺的体积V.若刻度是从尺的一端到达另一端,就可直接读出尺的长度l。若尺端到刻度的起点和终点各有一段空白,则可将纸条折成与空白相等的宽度,用尺量出这两个宽度,与尺的刻度全长相加而得l值.再用纸条在尺的横向包裹一周,用手压出四棱的印痕,打开后用尺测出相邻印痕间的距离,得到尺的宽度b和厚度d,即得V=lbd.此法不能做精确测量,只在一处包裹纸条并估读到0.5毫米就可以了.再测算尺的质量m.如图10—2所示,用橡皮泥将金属长方体斜着粘在桌上,使它的一个棱向上支持木尺自身,调到它恰好水平平衡,从而确定木尺的重心在木尺的刻度C处.再将两个槽码(共40克)叠放在靠近木尺的端部A处,然后移动尺子寻找新的支承点,使木尺再次平衡(现在是木尺的重力力矩与槽码的重力力矩相平衡),记下此支承点所对的刻度B.通过槽码的槽的中分线读出槽码重心所对的刻度A.这样槽码的压力力臂(l1)为A到B的距离,木尺的重力力臂(l2)为B到C的距离。已知槽码质量为m0,设尺子质量为m,依据平衡条件,有mgl2=m0gl1,故注意:放置槽码时,必须让它的槽与尺面上刻度线平行,不可垂直或歪斜,否则就无法确定它的重心在那条刻线上,也就无法读出A值.由于实验过程中的二次平衡均为不稳定平衡,故在操作上只能先借助手来近似地寻找呈现尺的左侧稍下倾和右侧稍下倾的分界点作为最佳的支承点.想一想:尺子棱的磨损和纸条包裹不紧,会对结果产生什么影响?〔数据举例〕取m0=40.0克,测得l=100.0厘米,b=2.55厘米,d=0.85厘米.各点刻度数:C=49.9厘米,A=3.0厘米,B=37.3厘米.算出l1=37.3厘米-3.0厘米=34.3厘米l2=49.9厘米-37.3厘米=12.6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