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章末测试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因为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每个化学反应都要放出热量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列相关装置及操作正确的是()A.发生装置B.排水法收集氧气C.验满D.存放氧气4.纸火锅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纸火锅的材料是普通的纸,使用时纸不会被点燃的原因是()A.纸火锅里的汤使纸与空气隔绝B.纸火锅被加热时纸的着火点升高了C.纸火锅的纸不是可燃物D.纸火锅里的汤气化吸热使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5.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硬水中加入肥皂水容易起浮渣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属于溶解D.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7.右面关于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中叙述正确的是()①用于排水集气:充满水,B进气,A排放水②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B进气,A排放空气③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B进气,A排放空气④用于洗气:装入洗液,A进气,B出气⑤用于测量气体的体积:充满水,B进气,A出水,计算溢出水的体积A.全正确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8.小雪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四个图象是他总结反映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用相等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9.图A所示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在集气瓶中装入少许水,会使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烟状物迅速溶解).(1)实验原理: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②密闭的装置内,由于________被消耗,生成固体物质,该装置内气体压强________.(2)实验探究:第一步:集气瓶装入少许水,然后将集气瓶空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图C: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_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3)实验结论:(4)该实验还可推论出氮气的性质有、;(5)反思与评价:①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一点)_②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B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6)拓展迁移:①已知: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固体),能否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______________。②小丽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用图C装置也能完成本实验,现象是10.下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1)写出①和⑤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⑤;(2)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优点是(3)将步骤的序号按正确的先后次序排列为。A点燃酒精灯加热B检查气密性C熄灭酒精灯D向试管中装入药品E收集气体F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G从水中撤离导管(5)如果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过程中,出现了下面的现象,请你指出可能的一种原因:试管炸裂实验结束后,收集的氧气不纯收集不到氧气。(6)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