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测试题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鸿儒()案牍()甚蕃()德馨()洗濯()清涟()亵()玩鲜()有闻二、解释下列加点词斯()是陋室鸿()儒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亵玩()三、填空: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2.《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两篇短文所采用的写作手法相同,都是4、《陋室铭》表明中心的语句是,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5、有一句诗说:“时人莫笑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哪个句子的意思与它相近?6、《爱莲说》中体现莲的高洁品质的千古名句是,。5、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的生活态度;世人盛爱牡丹,表明世人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的生活态度。7、《陋室铭》采用的写法,以“不高”、“不深”衬托“陋”以“仙”、“龙”衬托“”,以“名”、“灵”衬托“”,展示出陋室不陋,表现陋室主主人的品质。四、翻译下列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五、课内阅读:1.给画线句加上标点。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和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6、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7.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二)(14分)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加点的字词。(5分)①妖②益:③植:④鲜:⑤宜:2.:“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3、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答:4、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3分)答:《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________》,是________家经典之一,大约是________末年或________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答问的著作。二、给加粗字注音。①选贤与能②讲信修睦③矜④男有分⑤货恶其弃于地也三、解释加粗词。①选贤与能:②不独亲其亲:③男有分:④是谓大同:四、1、默写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够安居乐业的文字:2、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语句;3.说出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表意相近的语句:4、通过你的分析,你认为作者描述的大同社会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三)古诗文默写1、《望岳》中表现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凌云壮志的句子是:2、《春望》中移情入景,借花鸟表现伤感之情的句子是:3、白头_____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4、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石壕吏》中结尾处暗示老妪已被抓走的句子是;6、_____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__.7、荡胸生______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