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比例;比例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浙江版【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4.1比例4.2比例的性质(一)4.3比例的性质(二)4.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二.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比例线段的概念、会辨认比例内项、外项、第四比例项、比例中项;学会2.了解线段的黄金分割及更比定理3.掌握合比定理、等比定理的证明及应用。4.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会应用该定理解决有关比例线段的证明和计算,会求解已知线段、、的第四比例项。三.难、重点1.将变为比例式,比例性质的可逆性。2.等比定理的应用、论证、计算。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的应用。【典型例题分析】[例1]已知:线段求:(1)、、的第四比例项。(2)、的比例中项。解:(1)∵∴∴(2)∵即∴∴∵为线段∴取分析:只要了解第四比例项的定义、比例中项的定义,即根据定义布列方程,从而求得、。[例2]在相同时刻的物高与影长成比例,如一古树在地面上的影长为,同时高为的测竿的影长为,那么古树的高是多少米?分析: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比例,利用把比例项变为等积式布列方程、求解。解:设古树高为米,则∴由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得()答:古树高为。[例3]已知:,求。解:解法一:因为,所以,所以,即。解法二:因为,所以,所以,即,所以。解法三:设,则,,所以精析:解法一用了合比定理,解法二应用了等比定理,解法三应用了比值法。从以上三种解法可以看出,比值法的解题思路最清晰。比值是辅助未知数,也称参数,它在解题中起了桥梁作用。在解较复杂的比例问题时,比值法的优越性更加突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应切实掌握。[例4]已知:如图求证:(1);(2)证明:(1)因为,所以(两边取倒数),所以,即,所以(两边取倒数)(2)由(1)知,所以,即。精析:证明过程中两次使用把比例式两边都变成倒数这一方法,它能使所得的比例式能更方便地使用合比定理,应学会使用这一方法。合比定理的推广:(,)[例5]如图求证:精析:欲证:只须证而、、在同一直线上,于是将与分别放在两个基本的“宝塔型”中,引用这个过渡比即可。证:【模拟试题】1.等边三角形的一条高线与边长的比值为,一条中线与一条高线的比值为。2.已知则、、的第四比例项为,、的比例中项。3.把长的线段进行黄金分割,则较长线段的长是。4.若则5.已知,则的值为。6.若,且,则。7.已知,,则,,。8.已知,,那么。9.已知,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B.C.D.10.已知,则等于()A.B.C.D.11.已知,则的值是()A.B.C.D.12.已知(),则等于()A.B.C.D.13.一个三角形三边的比为,则这个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的比为()A.B.C.D.14.在四边形与四边形中,,且四边形的周长为15,求四边形的周长。15.如图则的周长是多少?16.的边延长线上任一点,交、于、,求证:试题答案1.;2.;3.4.5.6.7.;;8.9.B10.C11.B12.C13.C14.2015.∵∴∴∴∴又∵∴∴∴∴∴的周长为。16.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