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区2009-2010学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题第Ⅱ卷(共60分)一、选择题。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按照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A.提防(di)追溯(su)模样(mu)高屋建瓴(ling)B.匀称(chen)着落(zhuo)荒谬(miu)河水暴涨(zhang)C.强劲(jing)濒临(bin)河堤(di)惟妙惟肖(xiao)D.拂晓(fu)憎恶(zeng)殷红(yin)束手无策(sh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遣责勾留倾泻晓风残月B.布局茏统失衡响彻云霄C.健忘帷幕即将无动于衷D.吟咏伎俩烦燥见诸报端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A.日薄西山(迫近;靠近)精疲力竭(尽)B.物竞天择(竞争;竞赛)销声匿迹(隐藏)C.微不足道(值得)长途跋涉(在山上行走)D.脍炙人口(切得很细的肉)巧妙绝伦(同类;同等)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是()A.去年的11月,气候骤变,风雪载途,人们艰难地行走在回家的路上。B.医生给人看病常常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人命关天,因此要慎之又慎。C.不要以为换季时出现感冒是一件相安无事的事,在H1N1流感时期,必须提高警惕。D.香山红叶进入最佳观赏期,众多游人在工作人员的努力疏导下井然有序地游览观赏。5.结合语境,填人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A.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B.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气候逐渐变冷C.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逐渐变冷D.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气候逐渐变冷,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6.下列语文常识说法有误的是()A.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事件、背景、结果。B.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等。C.《渡荆门送别》《望岳》《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依次是唐朝的李白、杜甫和宋朝的苏轼。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悲惨世界》是他的代表作。二、填空题(共8分)7.背诵、默写(1)斯是陋室_____。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____,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2分)(2)桃花源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2分)(3)《春望》是杜甫逃离长安前的诗作,诗中用“____,____”的诗句,既写出了国都沦丧后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2分)(4)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____,____。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2分)三、综合性学习(共6分)8.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你还知道这本文集中的其他篇目吗,请你写出其中的任意两篇文章的题目:____、____(2分)9.请根据你对下面这首诗歌的理解,展开想象,描写一下诗歌所展示的画面。(提示:可以结合全诗内容,也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两个句子来写;可以写人物,也可以写景物;不超过100个字。)(4分)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三峡》,完成10—13题。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裹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嵫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属引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