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3矿山资源硫酸与无机材料制造“设计”一座硫酸厂基础夯实1.下列有关接触法制硫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用硫黄代替硫铁矿,可减少环境污染B.炉气只含SO2,进接触室之前不需要净化C.热交换的目的,一方面使即将参加反应的气体达到一定温度,另一方面降低SO3的温度D.尾气要处理后才能排放到空气中解析:炉气中除含SO2外,还有O2、N2等,煅烧FeS2的炉气进入接触室前必须净化。答案:B2.化工厂厂址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原料、水源、能源、土地供应、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硫酸厂应建在()①靠近原料产地,远离消费中心的地区②靠近消费中心,稍偏离原料产地的地区③交通便利,人口稠密的居民区④环保要求高的地区,便于“三废”的治理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答案:D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硫酸厂应该建在远离消费中心靠近原料产地的地区B.接触法制硫酸的主要步骤是造气、催化氧化和三氧化硫的吸收C.由于常压下SO2转化为SO3的转化率很高,所以SO2催化氧化时不采用高压的反应条件D.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不仅减少污染,还获得有用的副产品答案:A4.如图为某地的工业联系图,我国中西部地区大型铁矿附近有炼焦煤、石灰石、黏土矿和丰富的水资源,随着大型铁矿的开发,该地将建立焦化厂、钢铁厂、发电厂和水泥厂,通过分析,这四个工厂的正确布局应为()A.a为焦化厂、b为钢铁厂、c为水泥厂、d为发电厂B.a为发电厂、b为焦化厂、c为钢铁厂、d为水泥厂C.a为焦化厂、b为钢铁厂、c为发电厂、d为水泥厂D.a为钢铁厂、b为水泥厂、c为发电厂、d为焦化厂答案:B5.关于接触法制硫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从沸腾炉出来的炉气必须净化,主要目的是防止催化剂中毒B.之所以叫“接触法”是因SO2被氧化成SO3时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进行的C.黄铁矿粉碎成细小矿粒,在沸腾炉中燃烧快、反应完全,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D.SO3用稀硫酸吸收而不用水吸收,可防止形成酸雾并使SO3吸收完全解析:SO3用98.3%的浓硫酸吸收而不是用稀硫酸或水吸收。答案:D6.将三氧化硫溶解在硫酸中所得到的混合物称为“发烟硫酸”,通常以三氧化硫的质量分数表示其组成。将0.1185g发烟硫酸试样溶于水,用0.125mol·L-1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用去此标准溶液20mL,恰好中和,则试样中SO3的质量分数为()A.15%B.25%C.34%D.60%解析:n(H2SO4+SO3)=n(NaOH)=0.125mol·L-1×0.02L×=0.00125mol。设其中含SO3xmol,则有:80g·mol-1×xmol+98g·mol-1×(0.00125-x)mol=0.1185g,解得x=mol,m(SO3)=mol×80g·mol-1≈0.0178g,质量分数:×100%≈15%。答案:A7.在硫酸工业生产中,SO3的吸收过程是在吸收塔(如图)中进行的,吸收塔里还装入了大量瓷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从①处通入SO3,整个吸收操作采取逆流的形式B.从②处喷下98.3%的硫酸,瓷环的作用是增大接触面积C.从③处导出的气体只含有少量SO2,可直接排入大气D.从④处流出的是可用水或稀硫酸稀释的浓硫酸解析:三氧化硫的吸收通常使用98.3%的硫酸,不用水或稀硫酸,原因是水或稀硫酸吸收三氧化硫时容易形成酸雾,吸收速率慢,不利于三氧化硫的吸收;气体的吸收常采用逆流原理,这样有利于气、液的充分接触,吸收效果好;从吸收塔上部导出的气体包含N2、没有起反应的O2和少量二氧化硫,直接排入大气会污染环境,所以应用吸收剂吸收或循环使用。答案:C8.有关硫酸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地有丰富的硫铁矿资源,水源、能源充足,交通便利,是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虽然当地使用硫酸的工业不多,但为提高当地经济效益宜建硫酸厂B.为减少SO2对空气的污染,可以建筑高烟囱,使含SO2的尾气在高空扩散稀释,保证地面达到安全浓度C.硫酸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含SO2的尾气、固体残渣、废酸和废水等D.选择硫酸厂厂址时,当经济利益与环保问题有冲突时,为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应先考虑经济效益的问题答案:C9.工业上以硫铁矿为原料制硫酸所产生的尾气除了含有N2、O2外,还含有SO2等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有害气体。能用于测定硫酸尾气中SO2含量的是()A.NaOH溶液、酚酞溶液B.石灰水、石蕊溶液C.碘水、淀粉溶液D.氨水、酚酞溶液解析:测定SO2含量必须要能跟SO2反应,而且可以用颜色变化来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