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限时集训(十六)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间:3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鸦片战争以后,素有“衣被天下”美誉的松江、太仓地区因洋布充斥市场而很快萧条。这种现象说明中国东南沿海局部地区()A.土布市场消失B.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当地人崇洋媚外D.生产土布的原料枯竭B[材料说明鸦片战争后,洋布涌入松江、太仓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布,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布,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2019·无锡调研)曾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闻见录》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以及最好的衣着,棉、丝和皮毛。既有这些大宗物产以及无数的土制副产品,所以他们不需要从别的地方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纪录可以用来印证()A.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B.闭关锁国的合理性C.对华走私鸦片的影响D.重农抑商的积极性A[“他们不需要从别的地方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说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A项正确;材料不是说明“闭关锁国”政策的合理性,B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小农经济的抵抗性,不是对华走私鸦片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重农抑商的积极性,D项错误。]3.(2019·苏州一模)“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辛亥革命的促进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D.国民政府的推动A[根据材料“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可知,此处的黄金时代是指1903-1912年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中时间不符,故错误。]4.(2019·南京二模)这一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进入以民间力量为主导的自由发展阶段,不仅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而且新的产业相继产生,企业集团开始形成,使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新的台阶”出现的原因是()A.受到了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B.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D.欧美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依据题干材料中“以民间力量为主导的自由发展阶段”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故A项错误;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以后,故B项错误;D项是外部因素,故排除。]5.(2019·南通三模)民国初年,民族资产阶级着力提倡制造国货,实业救国的活动主要是在制造层面上展开的。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货的销售问题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这一变化折射出()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国货的竞争力超越洋货C.民族工业发展水平提高D.民族工业获得独立发展C[民国初年国货运动的重心在于制造层面,国货生产经过10多年的努力已具有相当规模,此时加强销售、占有市场更为重要。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C项正确;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不是在民国时期,A项错误;此时国货运动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不能说明国货竞争力超越洋货,B项错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近代民族工业始终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不可能独立发展,D项错误。]6.下图为1912—1932年中国海关棉花、棉纱、棉织物进口数据统计表(单位:10万两)据此可知当时()A.棉纺织业得到比较快的发展B.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优势明显D.民族棉纺织技术实现突破A[通过题干中的表格可知,在民国前期,棉花进口量不断增加,到20年代以后,棉纱的进口量不断减少,表明民国前期棉纺织业得到比较快的发展,尤其是棉纱生产,故A项正确;表格没有反映出自然经济问题,故B项错误;图表中只是对棉花、棉纱、棉织物进口量的统计,不能就此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优势明显,故C项错误;图表中没有涉及棉纺织技术,故D项错误。]7.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