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一中2012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2.右图所示的犁耕法主要流行于A.春秋B.战国C.西汉D.隋唐3.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4.《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斤,试诸壤土。”这段史料说明A.春秋时期青铜器制造业发达B.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C.春秋时期畜牧业发达D.春秋时期农业耕作技术提高5.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6.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7.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A.家庭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外国商品8.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成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9.《新唐书.百官志》记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辩其直伪轻重……凡市,日中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这主要是说明A.唐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商业发展B.唐商品经济繁荣C.唐朝城市商业发展D.唐朝读“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10.两宋时期的商业比较繁荣,表现有①纸币产生②造船业发达③海外贸易兴盛④出现了众多重要的工商业城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11.明朝中后期,江南农村人口出现了“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业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自然经济解体D.商品经济相对发达12.对古代私营手工业的分析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私营手工业兴起B.唐宋以来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加深C.明初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清朝时期私营手工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3.哥伦布曾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欧洲人对黄金这种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A.掠夺黄金是为了满足欧洲人的生活需要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C.资本主义生产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D.黄金是哥伦布踏上美洲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14.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地区与世界的联系逐渐密切,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美洲农作物品种的传入提高了中国的粮食产量B.美洲的金银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C.美洲原有的人种结构随着欧洲殖民活动而改变D.美洲地区成为英国独占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15.很多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A.从封闭走向开放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从分散走向整体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16.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君主土地私有制B.贵族土地私有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17.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