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五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考纲·明考情]考试内容考核要求考试内容考核要求1.“顺乎世界之潮流”[来源:学科网ZXXK]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来源:学+科+网]d①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b③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b②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b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③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c①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2.新文化运动②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c①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b[复习线索]林则徐、魏源开启近代思想解放的帷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深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宣传民主、科学;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第37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政治反动的政治势力妄图复辟帝制思想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文化新式学堂建立和留学风气盛行阶级基础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2.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序幕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鲁迅等前期指导思想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①陈独秀:科学与民主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从历史进化的观点看,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不可抗拒的潮流。②李大钊: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就是反对复辟帝制。(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①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②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①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4.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也是文学革命运动。(2)意义: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③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3)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新文化运动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灵犀一点]新文化运动前期各内容之间的关系(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2)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3)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背景(1)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空前壮大。(2)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2.开始传播: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3.广泛传播: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1)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2)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3)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4)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共产党》月刊。(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并引发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2.使更多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重要的干部队伍。3.提高了中国工人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