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检测(二十七)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2018·温州九校联考)中央的一个文件规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该文件发布于()A.1978年B.1979年C.1980年D.1984年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内容是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里面的,故C项正确。2.(2018·浙江五校联考)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下列口号最能体现讲话精神的是()A.“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D.“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解析:选C依据材料“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可以看出强调的是物质利益的重要性,“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体现的是物质利益,故C项正确。3.下表为某学者对中国1952~198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百万吨)的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1952年1957年1965年1978年1980年1984年1987年粮食163.42195.05194.53304.77320.56407.31402.41棉花1.301.642.092.162.073.254.19油料作物4.194.193.625.217.6911.9115.25甘蔗7.1110.3913.3921.1122.8039.5146.85A.“一五”计划以发展农业为核心B.50年代以来粮食产量逐步提高C.“文化大革命”推动农业快速发展D.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解析:选D“一五”计划是以工业为中心,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错误;“粮食产量逐步提高”不符合材料中数据的特征,比如1965年粮食产量就比1957年要少,1987年就比1984年要少,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从1978年以后,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比较快,说明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故选D项。4.1984年,邓小平在与中央有关负责人谈话时说道:“农村政策很有效,农村状况确实很好,我们需继续采取措施,使形势更好……”1990年,邓小平提出:“从长远的观点,农村要有两次飞跃……第二次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当的规模经营。”这表明邓小平主张()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C.坚持家庭联产承包D.深化农村体制改革解析:选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故B项错误;据材料“第二次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当的规模经营”可知坚持家庭联产承包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根据邓小平在1984年和1990年的谈话内容的变化可以得出邓小平主张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故D项正确。5.(2018·湖州选考模拟)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A.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B.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C.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D.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B项正确。6.(2018·嘉兴选考模拟)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此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进一步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增强国企生产经营自主权C.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解析:选C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故A项错误;增强国企生产经营自主权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B项错误;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主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故C项正确;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故D项错误。7.邱家洪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的演进路径与未来走向》一文中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目标探索、框架构建和完善体制三个阶段,1978~1992年是目标探索阶段;1992~2002年是框架构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