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提升(三)近代中国阶段一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840—1894年)[特征归纳]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1)政治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为取得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进行了艰苦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创办大量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3)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4)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方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礼仪受到冲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命题链接]视角1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习俗角度认识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的社会转型(1)从政治上看,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列强侵华促使晚清政局变化,开始出现洋务派,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2)从经济上看,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第一步;民族资本主义随之产生。(3)从思想上看,鸦片战争使一批爱国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觉醒,“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地主阶级内部出现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逐步形成“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并付诸实践。(4)从社会生活上看,近代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在通商口岸传入,客观上推动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进程。视角2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洋务运动(1)从政治上看,是抵御外来侵略和镇压国内农民起义的需要,出现了中外勾结的局面,但未涉及政治制度方面变革。总理衙门的设立,开启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2)从经济上看,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技术,兴办了一系列近代工业,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第一步。(3)从思想上看,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冲击了“天朝上国”观念,传播了西方先进思想。[创新演练]1.下面为1858年中国、日本分别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内容对比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内容《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天津条约》及其附则基督教传教只限于签约国国民受清朝政府的保护内地旅行权限制在居留地内全国各地内河航运无外国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关于关税制定无进一步降低税率鸦片条款明确禁运明确表明其合法性A.中国丧失了反抗的能力B.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较深C.中国的近代化早于日本D.中日已成为西方国家的经济附庸解析从中国与外国签订的《天津条约》及其附则看,中国的内河航运、关税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涉,说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较深,故B项正确;A项材料体现不出来,排除;材料没有中日近代化的比较,而是强调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较深,故C项错误;从材料看,日本受列强侵略的程度并不深,没有成为西方国家的经济附庸,故D项错误。答案B2.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建议洪秀全“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他还建议“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据此可知,《资政新篇》()A.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B.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C.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D.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中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A项错误;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的是《天朝田亩制度》,B项错误;材料内容是洪仁玕向洪秀全提的建议,洪仁玕并未批评天王独断专行,C项错误;由材料“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可知,洪仁玕劝告天王今后在大政要事的决策上要与人商议,要注意纳谏,这说明《资政新篇》中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D项正确。答案D阶段二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1895—1919年)[特征归纳]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到五四运动前(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