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如“廨宇”、“兀那”“恁地”等。2、体会鲁智深的性格特征。3、了解《水浒传》,体会其现实意义。教学重点:个性化的语言和传神的动作描写。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水浒传》主题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对《水浒传》的讨论)《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记叙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故事。在这一百零八位好汉当中,有一位英雄好汉就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二、介绍作品、作者、课文背景《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作者施耐庵、罗贯中。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共120回。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第七回,原题目是“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三、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流利,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生词。2.出示生字,学生读、注意正音。3.提出不懂的生词,结合预习,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四、再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1.思考下列问题:(1)小说有哪些要素?(2)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3)我们以前读过哪些小说?请举出两例。2.学生通读课文,讨论、交流,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端:无赖寻事发展:力服无赖高潮:倒拔杨柳结局:无赖心服3.课文重点记叙了鲁智深的哪两年事?明确:力服无赖、倒拔杨柳五、精读课文,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1.学生细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1)小说往往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选文将鲁智深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放在矛盾斗争中来描写其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他的性格特点。请找出这些描写手法并加以说明。(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全班交流。)a.语言描写:后边那二三十个无赖尺得目瞪口呆,正想逃,忽听鲁智深一声吼:“不许动,谁走我就让谁下去!”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嫉恶如仇的性格。b.动作描写:鲁智深不等张三、李四动手,便先发制人,用“飞起”“踢”几个词,表现出他的心思缜密、反应敏捷、武艺高强。c.心理描写:鲁智深怀疑众无赖假意奉承,“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上前来,莫非想捉弄我?这倒是虎口拔牙!”表现了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明确:鲁智深——嫉恶如仇、力大无比、粗中有细、有心计、武艺高强(2)课文主要是介绍鲁智深,为什么穿插许多描写无赖的细节?教师引导,全班交流。写众无赖与鲁智深的冲突,是为了表现鲁智深嫉恶如仇的本性,表现他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从他后来对待无赖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他性格豪爽,不计前嫌。鲁智深出身于军官,经验丰富,因此粗在有细,机警敏捷,正因为如此,才没中无赖的圈套。整个故事塑造出了一个智勇双全的英雄好汉形象,如不穿插写无赖这一群体形象,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六、总结主旨本文通过鲁智深制服大相国寺菜园外二三十个泼皮破落户的故事,表现了鲁智深嫉恶如仇、武艺高强、身手不凡、胆大心细的性格特点。七、补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故事片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鲁智深,能更全面地把握其特征。)八、布置作业:学生搜集并讲述《水浒传》其他英雄好汉的故事。九、板书设计: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开端:无赖寻事(语言,动作)发展:力服无赖嫉恶如仇高潮:倒拔杨柳智勇双全结局:无赖心服武艺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