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11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9分)1.D2.B3.A二、(32分)4.C5.C6.D7.(10分)(1)(3分)他自己隐居在诗歌中,把赞歌当做自己的生命,只和马公子交好。(隐:隐居。译为“沉溺”也可。善:交好。)(2)(3分)到了金陵,姚太守渐渐把当做家宾客对待,供给他住处和食物。(客:把……当做客人对待。居:住处。)(3)(4分)他看到纷纷攘攘八面前经过的世人,眼是都把他们看成什么东西呢?(纷纷籍籍:纷纷攘攘。过:经过。物:东西。)8.(4分)(1)比喻(或象征),以流水喻时代更替,以白鸥哈心志之悠闲,使单纯的画面有了深邃的意蕴。(2)对比,如“流水急”与“白鸥闲”鲜明对照,为暗喻世事、抒发感慨奠定了基础。(3)对偶,如“六朝”对“终古”,“流水”对“白鸥”,“急”对“闲”,使语句整齐,节奏鲜明,表意更为凝练生动。(答出2点即得4分)9.(5分)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悠闲垂钓的隐士形象:他孤身独坐燕子矶头,仿佛已经许久了;夕阳落山,暮霭渐渐笼罩,他却浑然不知。(2分)诗人借钓者形象,抒发了对朝代更替、世事浮沉的沧桑之感,表达了对恬淡宁静、高洁身守的生活和向往之情。(2分)10.(5分)⑴虽九死一其犹未悔⑵揭竿为旗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⑷三峡星河影动摇⑸亦使后人而复哀人也⑹处江湖之远忧其君⑺会晚雕弓如满月⑻侵晓窥檐语三、(25分)11.(6分)庹其五是一位普通的退休老教师。⑴淡泊随和,与世无争,喜欢喝茶,有清雅的生活情趣;⑵有学问,喜欢吟咏诗句,令人钦佩,值得尊敬;⑷书生气很浓,清高奇特,与众不同,说话有时让人难以理解;⑸有独到的眼光,有热心肠,乐于帮助穷困山村发展茶树种植业;(写出其中3点即可,每2分)12.(6分)突出茶铺的环境特点;(2分)引出庹其五种茶的议论;(2分)侧面烘托他对茶的深情,为下文帮助山村发展茶业埋下伏笔(或“作铺垫”)。(2分)13.(5分)(1)第一次表达了对茶的赞叹,以及对清雅生活的向往。(2分)(2)第二次还饱含对儿子的怀念,对山村茶树种植业发展的欣慰。(3分)14.(8分)示例一: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①通过庹其五喝茶的细节描写,如使用的茶叶、难懂的语言等,刻画了人物与众不同、清高的性格。②通过庹其五喝茶使用茶叶的不同,含蓄地表现了人物心境的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生动、富于变化。③通过对茶客喝茶的描写,刻画了他们共有的淡泊、随和、宽仁等特点。示例二:使情节结构紧凑精巧。①小说以介绍庹其五茶客身份和喝茶的习惯开篇,以庹其五在茶馆冲饮远方寄来的新茶结束,中间多次描写他与茶客喝茶,喝茶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结构线索。②庹其五的心境、人生态度的变化是小说的暗线,这条暗线也借人物有关喝茶的话语和心理而得以呈现的。③小说多次由喝茶引出其它内容,如人物的身世经历、帮助农村种茶等。喝茶在小说中起到了勾连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示例三: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①取材于“喝茶”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了当代人豁达开朗的心胸和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②透过“喝茶”引发的故事,体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我们应当将个人的情感投放到更广阔的社会、更有意义的事情中去。③小说中的“喝茶”还体现了中国茶文化丰厚的积淀,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活追求:淡泊、宁静、和谐。(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四、(24分)15.B16.C17.C18.(5分)①删去“约”或“左右”。(语意重复)③删去“上”。(与“沐浴着”搭配不当)④将“从”改为“以”。(与“为起点”搭配不当)⑥在句尾加上“的场景”。(缺少谓语动词“展现”的宾语)⑧将“了解历史”调至“继承传统”前面。(语序不当)19.(5分)(1)人要有勇气。(2分)(2)人要有勇气战胜自己;没有勇气的后果;人要有勇气面对不幸。(各1分)20.(5分)示例:(1)播种一颗爱心的种子,就会生出善良的根民,抽出希望的芽,开出真情的花,收获幸福的果!奉献爱心从我做起!(2)社会是互联网,公德是显示屏,文明是处理器。当你轻点鼠标时,请记住通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