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地六校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D-2T-3C-12Na-23O-16Cl-35.5Mg-24N-14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外宇航员吃着“牙膏和砖块”时,中国宇航员已经在太空泡茶了,每个茶装在特制包装袋中,注水后用加热器进行加热就可以喝了,但要插上吸管以防止水珠飘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宇航员喝茶时注入的H2O的摩尔质量是18克B.H2O+Cl2HCl+HClO这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氢的三种同位素1H、2D、3T与16O只能形成三种水分子D.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约是22.4L【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摩尔质量的单位是18g/mol,故A错误;H2O+Cl2HCl+HClO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氢的三种同位素1H、2D、3T与16O只能形成1-H216O、2D216O、3T216O、1H2D16O、1H3T16O、2D3T16O六种水分子,故C错误;在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原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2.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O2和O3两种气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所含分子数目相同B.所含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2∶3C.质量之比为2∶3D.密度之比为3∶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O2和O3两种气体物质的量一定相同。所含分子数目相同,故A正确;所含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2∶3,故B正确;质量之比为2∶3,故C正确;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比为2∶3,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气体摩尔体积。3.被称为“国防金属”的镁,60%来自于海洋,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正确方法是()1A.海水加入石灰乳制得氢氧化镁,氢氧化镁灼烧制得氧化镁,再电解熔融氧化镁制得金属镁B.海水加盐酸制得氯化镁,后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得金属镁C.海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制得氢氧化镁,后电解氢氧化镁制得金属镁D.海水加入石灰乳制得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制得氯化镁,再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得金属镁【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海水提镁。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aSO4难溶于水,但BaSO4是强电解质B.HClO具有强氧化性,HClO是强电解质C.固体MgCl2不能导电,MgCl2属于非电解质D.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aSO4难溶于水,BaSO4是强电解质,故A制取;HClO是弱电解质,故B错误;MgCl2属于电解质,故C错误;NH3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电解质。5.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鲜花通入氯气后褪色了B.淀粉KI试纸滴加溴水后变蓝C.胶体和溶液可以通过半透膜进行渗析分离D.过氧化钠使某些染料褪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鲜花通入氯气后褪色了,说明氯气与水生成次氯酸,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淀粉KI试纸滴加溴水后变蓝,说明碘化钾与溴反应生成碘单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胶体和溶液可以通过半透膜进行渗析分离,是混合物的分离,不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过氧化钠使某些染料褪色,是因为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物质氧化镁氯化镁熔点/℃28527142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反应。6.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BrH++Br-B.HFH++F-C.NaHSO3===Na++H++SO23D.NaOH===Na++O2-+H+【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HBr强电解质完全电离HBr===H++Br-,故A错误;HF弱电解质部分电离HFH++F-,故B正确;23HSO是弱酸NaHSO3===Na++HSO3,故C错误;NaOH===Na++OH-,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电离方程式。7.关于钠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钠是银白色金属,氧化钠是白色粉末,过氧化钠是淡黄色粉末B.大量的钠着火时可以用沙扑灭,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剂灭火C.金属钠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最终变为碳酸钠。D.Na2O和Na2O2都能由金属钠和氧气化合生成,Na2O和Na2O2氧的价态也相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钠是银白色金属,氧化钠是白色粉末,过氧化钠是淡黄色粉末,故A正确;钠能与水、氧气反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