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理解,最准确的是()胡惟庸案大捕杀A.法治的加强B.中央权力的加强C.皇权的强化D.中央机构的调整解析:明太祖借诛杀胡惟庸之机,废除了丞相制度,进一步强化了皇帝的权力。答案:C2.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A.内阁B.军机处C.三司D.中书省解析:废除丞相制度后,皇帝政务繁忙,内阁逐渐形成,A项正确。B项不属于明朝官制,C项不是中央官制,D项早已废除。答案:A3.关于明朝内阁的性质,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B.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C.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D.相当于元朝的中书省解析: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A、B、D三项错误,选C。答案:C4.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A.决策B.行政C.监察D.司法解析:“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即所学的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这一知识点。丞相一直作为皇帝的助手存在,协助处理行政事务。本题中丞相被废除后六部所掌握的应该是行政权。A项中决策权由皇帝掌握,C、D项是行政事务的组成内容,本题应选B项。答案:B5.当看到电视剧中出现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的场面时,我们知道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A.努尔哈赤统治时期B.皇太极在位期间C.康熙帝亲政时期D.雍正帝在位时期答案:D6.“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遇事不互相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机构设置的作用()A.清初内阁B.中书省C.军机处D.清初六部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是“机构精简”“迅速处理军国大事”。答案:CB组(能力题)7.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A.秦代的三公B.唐代的三省长官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D.清代的军机大臣解析:依据“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内阁的特点,故选C项。答案:C8.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和珅等人都是军机大臣。这些大臣()A.必须是高级军事将领出身B.都是皇帝亲自“钦定”的亲信大臣C.其实际官职就是丞相(宰相)D.处理军政大事有独立的决策权解析:清朝军机大臣都由皇帝钦定,都是皇帝的亲信。A、C、D三项不符合史实。答案:B9.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北宋设中书门下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清朝设置军机处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解析:“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是指专制的空前强化。清朝设置军机处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答案:C10.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解析:内阁和军机处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虽都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也不直接管辖其他机构。答案:C11.(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资料记载(见表)时期全国人口(丁)官员官民之比西汉5959万7500人1∶7945唐高宗时5238万13465人1∶3927元成宗时5816万22500人1∶2613清康熙时2459万27000人1∶911材料二图一唐朝中央机构图二明朝中央机构图三清朝军机处内景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及其历史教训。(4分)(2)图一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一相比,图二所示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三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6分)解析:本题为图文材料题,考查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趋势及影响。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官民之比畸形发展,同时分析其原因及教训。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出趋势为专制皇权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