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西晋初年,有大臣向司马炎建议:“今四海业已大定……宜开启土宇,使同姓必王,建久安于万代。”该大臣主张实行()A.宗法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县制2.有学者认为,分封制在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孕育,夏、商二代开始形成和发展,西周渐趋完备,是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这表明分封制具有:()A.集权性B.分权性C.落后性D.分散性3.全球华人都重视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这是因为()A.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B.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C.孝宗敬祖的中华传统D.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4.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直接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的()A.生产工具的差异B.政治制度的差异C.社会观念的差异D.经济形态的差异5.《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6.学者王亚楠指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经济政治大权集中于一身,他就有无上的富、无上的贵、无上的尊严,’朕即国家‘。”材料中的的“根本决定”应是:()A.规定王位世袭B.分封子弟为王C.推行郡县制度D.设立皇帝称号7.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要(腰),一指(脚趾)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8.“古人认为人事的兴衰可以通过自然的变化表现出来,并在占卜的过程中被捕捉到。一方面,占卜是一种神秘主义,而另一方面,则是各种自然科学经验的实际应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是()A.古代占卜利用迷信控制官员人事任免B.古代占卜是已能应用的科学理论C.古代占卜是用于欺骗民众的迷信D.古代占卜包含了神秘主义与自然经验9.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大致经过“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隋唐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与秦汉时期相比,其最大特点是:()A.选拔官员受到世家大族的影响B.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C.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选拔官员D.以品德素养为标准选拔官员10.隋炀帝下令地方上报风俗、物产,编成《诸郡物产土俗记》《区宇图志》等图经;唐朝各州也大都修有图经以备考核检查。这些做法旨在:()A.推动地理学的发展B.变革官吏考核方法C.加强对地方的管理D.丰富地方志的类型11.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这句话强调了“三省体制”()A.大大削减了宰相的决策权力B.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C.并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D.确保相权与皇权并驾齐驱12.从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A.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B.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C.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13.下图是一幅中国古代“行政机构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代B.宋代C.元代D.清代14.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工部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种制度最可能出现在()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15.清朝设置了一个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其特点有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较高等。该机构是()A.中朝B.枢密院C.军机处D.宣政院16.在伯里克里时期,一个雅典男公民娶了一个漂亮的女奴,后来又嫌弃她身份低下,于是将其休回娘家,如果该女子到法庭起诉其丈夫,你认为法庭将:()A.进行调节,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