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用时:100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的原子质量:H:1C:12N:14O:16Cl:35.5K:40Cu:64Zn:65第I卷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硅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的是()A.大理石B.金刚石C.水晶D.陶瓷【答案】D【解析】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A错误;B.金刚石是碳元素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C.水晶是结晶的二氧化硅,故C错误;D.陶瓷、玻璃、水泥等都是硅酸盐产品,故D正确;故选D。2.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SO2可用于漂白纸浆B.SiO2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C.硅单质可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D.Cl2可用于消毒和制造漂白粉【答案】B3.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大量制取硝酸铜最宜采用的方法是()A.Cu+HNO3(浓)→Cu(NO3)2B.Cu+HNO3(稀)→Cu(NO3)2C.CuCuOCu(NO3)2D.Cu+AgNO3→Cu(NO3)2【答案】C【解析】Cu+HNO3(浓)→Cu(NO3)2有污染性气体NO2生成,故A错误;Cu+HNO3(稀)→Cu(NO3)2有污染性气体NO生成,故B错误;Cu→CuO→Cu(NO3)2没有污染性气体生成,故C正确;Cu+AgNO3→Cu(NO3)2消耗价格昂贵的硝酸银,不符合经济效益,故D错误。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氯化钠中混有少量单质碘杂质,可用升华的方法提纯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SO2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干燥剂,例如可用于NH3的干燥【答案】A5.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将稀盐酸滴入Na2SiO3溶液中,有白色胶状物:SiO32-+2H+=H2SiO3(胶体)B.将FeCl3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试纸变蓝:2Fe3++2I-=2Fe2++I2C.将小块铁片溶于过量稀硝酸,溶液变黄:3Fe+8H++2NO3-=3Fe2++2NO↑+4H2OD.将铝片置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2H2O=2AlO2-+3H2↑【答案】C【解析】A.将稀盐酸滴入Na2SiO3溶液中,生成白色胶状物硅酸,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胶体),故A正确;B.将FeCl3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将碘化钾氧化生成;碘单质,试纸变蓝:2Fe3++2I-=2Fe2++I2,故B正确;C.将小块铁片溶于过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故C错误;D.将铝片置于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故D正确;故选C。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B.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C.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D.氯水中加入有色布条,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答案】C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②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③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原电池的装置均可实现④碳棒不能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⑤反应Cu+2Ag+===2Ag+Cu2+,能以原电池的形式来实现A.①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答案】A【解析】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①正确;②在发生反应时,原电池的正极要得到电子而发生还原反应,负极要失去电子而发生氧化反应,②错误;③铜与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若用铜作负极,碳棒作正极,稀硫酸作电解液,组成原电池,此反应仍然不能发生,③错误;④因为碳棒可以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④错误;⑤例如可以用铜作负极,碳棒作正极,AgNO3溶液作电解液,组成原电池,此时即可发生反应Cu+2Ag+=2Ag+Cu2+,⑤正确,答案选A。考点:考查原电池的有关判断8.反应A+B===2C,在反应过程中,断裂1molA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断裂1molB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C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1molA所含化学能为E1kJ,1molB所含化学能E2kJ,1molC所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