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高一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问题解答人民版必修1▲1、美苏争锋(1)雅尔塔体系(a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ab)原因:①战时的共同敌人消失;②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根本原因);③苏联成为美国称霸道路上的最大障碍。过程:①“冷战”的公开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领导人第一次公开发出“冷战”信号,为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做了舆论准备。“冷战”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表现。②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发出了“冷战”宣言——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一篇特别咨文,这篇咨文的内容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内容: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极权主义”的威胁,要求国会在1948年6月底以前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影响: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特点:以意识形态的分歧作为幌子,来掩盖全球扩张的目的。③马歇尔计划的出台: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目的: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实质: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④苏联的反击措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⑤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1949年,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建立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3)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bc)①消极影响:军备竞赛使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②积极影响: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制度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吸取教训,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不结盟运动出现,第三世界崛起。▲2、新兴力量的崛起(1)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ab)①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②1957年3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联营条约,总称《罗马条约》。③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共体”。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1)不结盟运动(ab)原因: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而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人物:南斯拉夫的铁托、印度的尼赫鲁、埃及的纳赛尔时间: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内容:①不结盟运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②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③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影响:①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③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为保卫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走向多极化(1)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aa)时间:1991年,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标志:苏联完全解体,标志战后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2)“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具体表现(aa)特点:“一超多强”(美、欧、日、俄、中)表现:a、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b、欧盟成立: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经济政治一体化,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今25国),1999年1月,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欧盟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c、日本:经济大国,并积极谋求政治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