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衔接班文科)化学试卷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有8个主族B.Ⅰ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C.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D.短周期是指第一、二周期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a、Mg、Al元素最高化合价依次升高B.P、S、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C.N、O、F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减弱D.Li、Na、K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3.下列说法不符合Ⅶ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A.易形成-1价离子B.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D.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4.14C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在高层大气中由宇宙射线产生的中子或核爆炸产生的中子轰击14N可使它转变为14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4C和14N互为同位素B.14C和C60是同素异形体C.146C核素中的中子数为8D.14CO2的摩尔质量为465.某元素的微粒37Xˉ的核外电子数为18,则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是()A.17B.18C.19D.206.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A.H∶ClB.C.D.O=C=O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标准的碳核素:CC.氯化镁的电子式: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8.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A.H2B.NaClC.NaOHD.H2S9.下列各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其所表示的各原子组中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A.10与19B.6与16C.11与17D.14与810.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C1-的是()A.KC1O3固体B.C12C.HCl气体D.KCl溶液11.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A.酸性:HClO4>H3PO4>H2SO4B.氢化物稳定性:H2S>HF>H2OC.碱性:NaOH>Mg(OH)2>Ca(OH)2D.氧化性:F2>Cl2>Br2>I212.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指化学变化的是()A.铁杵磨成针B.死灰复燃C.木已成舟D.积土成山13.有一位学生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煤油和水的试管中(煤油和水足量),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钠浮在试管中的液面上B.钠沉入试管底部C.钠燃烧起来D.钠处于煤油和水的交界处,上下浮动14.关于非金属元素N、O、Cl、S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通常情况下其单质均为气体B.其单质均由双原子分子构成C.都属于主族元素D.每种元素仅生成一种氢化物15.节能减排,作为我国“十一五”规划中一重要任务,已不仅是政府的一个行动目标,而且还能给企业带来经营上的收入,让城市居民能获得一个较好的生存环境。节能减排更是一个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经之路。下列措施和节能减排无关的是()A.将白炽灯换成节能灯B.发展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氢能、核能等C.大力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被D.少开汽车,采取骑自行车或做公交车16.酒精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能量的转化。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化学能部分转化为热能B.电能部分转化为化学能C.热能部分转化为化学能D.光能部分转化为化学能17.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B.燃烧属于放热反应C.化学键断裂放出能量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18.对于放热反应H2+Cl22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C.断开1molH—H键和1mol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1molH—Cl键所放出的能量D.该反应中,化学能只有转变为热能19.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原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还原反应C.原电池在工作时其正极不断产生电子并经过外电路流向负极D.原电池的电极只能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20.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X>Y>ZB.X>Z>YC.Y>X>ZD.Y>Z>X21.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