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普通班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16题;共64分)1.美国(世界日报)载文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由此可见A.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B.全球化进一步缩小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C.全球化为世界落后国家提供了更为均等的发展机遇D.落后国家应联合起来拒绝金融以及技术的殖民扩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突出的发达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性,根据材料“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指的是在这种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式开采、污染企业搬迁和工业垃圾倾泻引发当地严重的生态危机,不利于整个世界均衡发展,故A项正确;全球化进一步缩小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与材料“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不符,故B项错误;同理,故C项错误;材料论述了发达国家主导下而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问题,并未涉及解决方案,故D项错误。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引发的问题2.“各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的货币围绕着美元转。”确立美元这一特殊地位的历史事件是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各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的货币围绕着美元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故D正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与美元地位无关,故A排除。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未涉及美元与黄金挂钩,故B排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美元无关,故C排除。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3.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在1125种美国进口的商品中,有890种商品提高了进口税率31%-34%。这一法令的实施A.有利于国际贸易的自由化B.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恶化C.促进世界市场的协调发展D.有利于本国商品大量出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史实可知,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19日通过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30年代的关税战,助长了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了危机,故本题答案选B项;AC项与题意相反;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经济危机·关税站4.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主要货币(包括英镑、日元、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和瑞士法郎等)均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同时美元与黄金以35美元/盎司的价格自由兑换。这是因为A.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D.关贸总协定的成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布雷顿森林体系包含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实行固定汇率制和“双挂钩”原则,与材料“世界主要货币均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同时美元与黄金以35美元/盎司的价格自由兑换”相符,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对苏“冷战”的一部分,美国援助西欧、控制西欧的一项重要措施,材料并未涉及该信息,故B项错误;经济互助委员会是战后苏联为应对美国“冷战”,在经济领域所采取的对抗措施,材料未涉及,故C项错误;战后美国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材料信息属于前者,关贸总协定则属于后者,故D项错误。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5.2010年,为推进太原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太行路(东中环路),太原市政府向某世界组织贷款1.5亿美元。该组织是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关贸总协定D.世界贸易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