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据统计,到1921年2月,苏俄工人的工资中实物工资占到了工资总额的93.7%,国家银行也被取消。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当时()A.推行实物配给制度B.流通货币严重短缺C.国内金融危机严重D.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解析:选A。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2月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发放实物工资和取消国家银行属于该政策的一部分,故选A项。2.1918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供应,禁止私人自由贸易。这一规定()A.促使苏俄开始所有制变革B.严重脱离了当时苏俄的国情C.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取消商品贸易,实行供应制,并未涉及所有制的变革,故A项错误;当时苏俄处于战时状态,需要集中一切人力、物力以保障前线的胜利,因此没有脱离当时的国情,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措施有利于保障战争的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是社会主义政策的体现,故D项错误。3.(2020·山东济南一模)1920年,俄国的农业总产量只相当于战前水平的2/3,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严重缺乏,人们要忍受着冬季严寒的侵袭。到1921年,情况更惨了。这主要是因为()A.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国内战争的破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延续D.西方国家的封锁解析:选C。据所学知识可知,1918~1921年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和食物配给,导致人们生活困难,故选C项;苏俄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开始的,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战争1920年已经结束,排除B项;材料“农业总产量”下降和“日常生活用品”缺乏都是国内政策导致的,其主要原因不是西方国家的封锁,排除D项。4.1921年,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小私有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小资产阶级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在有着千百万小生产者存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可见,列宁()A.阐述小生产者存在的必然性B.全力准备为工业化奠定基础C.建立符合国情的经济制度D.认识到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1921年”“而这种发展在有着千百万小生产者存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可知,列宁清楚地认识到在小农经济仍然大量存在的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必然的,是符合国情的,C项正确。5.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间内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1倍,国有经济成分在大工业中占优势,而小工业中私人资本占大多数。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胜利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市场体制的建立D.工业化运动的开展解析:选B。据题干“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1倍,国有经济成分在大工业中占优势,而小工业中私人资本占大多数”可知,国家资本主义和小工业中私人资本发展很快,这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故选B项。6.1921年5月,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作斗争;10月,列宁在全俄政治教育委员会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12月又明确粮食税代替余量收集制是经济政策的实质。这说明()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存在反复和不确定性B.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有多维阐述C.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D.新经济政策造成了苏俄内部的思想混乱解析:选B。根据材料“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作斗争……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可以得出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有多维阐述,故B项正确。7.新经济政策实行仅仅一年时间,列宁就强调:“我们可以十分坚定地说,我们已经可以停止而且正在停止我们所开始的退却……我们走得比我们能够控制的远了一些,但斗争的逻辑就是这样。”这反映出()A.列宁科学分析了当时苏俄国情B.新经济政策实施中存在政治考虑C.新经济政策实现了工业化目标D.计划经济体制在苏俄已开始出现解析:选B。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在当时被认为是向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