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56分)1、汤因比曾评价说,“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是在评价()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美国联邦共和闰的建立C.法国共和制战胜君主制D.中华民国的建立2、“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赞扬英国政体的这句话表明英国()A.国王拥有无限的权力B.国王擅长经商又很开明C.王权受到议会的限制D.国王与臣民关系非常和谐3、“民主的源头”、“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以上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最可能是()A.《东西方政治制度之比较》B.《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C.《古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论析》4、正如一位英国人所总结的那样:大不列颠的确是各国中最适合于商业的国家,这是由于它的岛国的位置,同样也是由于它的政体的自由和优越性所致。文中的“政体”是指()A.君主立宪制B.民主共和制C.总统共和制D.议会共和制5、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成为日不落帝国B.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C.成为“世界工厂”D.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6、哈耶克在他的代表作《通往奴役之路》中陈述,只有被法律所限制的政府,才能够有正当性制定法律来约束公民的行为。与之相似的言论()A.“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B.“我有一所破房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C.“人生来自由而平等,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D.“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7、以下哪一情景最贴切地反映了“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特征?()1A.国王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由议会就税收问题展开辩论B.议会起草有关税收的法律文本,提请国王裁决C.议长宣布议会开会,并主持讨论本年度的国家税收D.国王每年盛装莅临议会,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与闭幕8、有史学家写道: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会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他描述的是A.英国的“光荣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D.德意志王朝战争9、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光荣革命后,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势,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这是英国王权在剧烈的社会转型的动荡中未被淘汰而终于留存下来的根本原因。”这一“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是()A.出让行政大权,建立内阁制度B.取消征税特权,尊从议会许可C.放弃专制统治,承认议会权力D.停止任命首相,接受政党政治10、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够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作者所说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指()A.分权制衡B.虚位元首C.责任内阁制D.议会权力至上11、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A.法治至上B.分权制衡C.责任内阁D.虚位君主12、“春秋笔法”是史家历史叙事方法之一,其用不同的文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有不少的历史概念实际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A.光荣革命B.杜鲁门主义C.斯大林模式D.柏林墙13、从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一些奴颜卑膝的“国王之友”和政治掮客,单凭王室的支持登上相位,用国王恩赐官职的润滑剂维持着行政机构的运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王违背《权利法案》中议会至上的原则B.英国行政权力脱离了议会监督2C.英国近代政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