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考点1三国与西晋1.(2019·上海浦东区模拟)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答案:B解析: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改国号为魏,建都洛阳,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孙权经营江东,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依据三国的地理方位,故应选B项。2.(2019·上海徐汇区合格考试)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A.东汉B.东晋C.西晋D.三国答案:C解析:汉景帝时期,诸侯王实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推行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王国的封地。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等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后被周亚夫平定。西晋时期,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等八位诸侯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发动叛乱,历时16年,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西晋实力。故选C项。3.(2019·山东日照高三期末)《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东晋南朝时期,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被塑造出来;唐末,诸葛亮从“名士”变成“名将”,后又变成了“智将”;宋元时期,诸葛亮被塑造成了足智多谋、用兵如神的“半人半仙”形象。诸葛亮军事才能不断被强化表明()。A.时代变迁导致人物形象远离史实B.人物形象被赋予特定的时代标签C.文学作品为适应民众口味而虚构D.主流思想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从三国到宋元时期,诸葛亮军事才能不断被强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唐末、宋元时期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导致诸葛亮不同的形象出现,故B项正确。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并不总是远离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并不能体现适应民众口味的需要,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主流思想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而是说明诸葛亮不同的形象适应了不同的时代,故D项错误。4.(2019·作者原创)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时期,出现所谓的“五胡内迁”,下列不属于当时内迁少数民族的是()。A.匈奴与鲜卑B.羯与氐C.匈奴与东胡D.羌与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晋时期“五胡内迁”的掌握,A、B、D三项都符合题意;而C项组合的是秦朝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故选C项。考点2东晋与南朝5.(2019·湖南雅礼中学合格考试)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A.东汉B.西晋C.东晋D.北魏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公元383年”“前秦领袖苻坚”可知,材料描述的战役是淝水之战,该战役中战争的双方是前秦和东晋,故C项正确。6.(2019·河北衡水高一学考)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反映了()。A.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尊重大司马的治国意见B.东晋时期士族门阀势力强大,威胁皇权C.东晋时期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D.两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倾向答案:B解析:东晋是士族势力发展的鼎盛时期。东晋政权是司马睿倚仗琅琊王氏之王导、王敦等人的策划和支持建立起来的,政权的管理和运行也是依靠这些门阀士族支撑的,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故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7.(2019·上海建平中学高二合格考试)南朝历史始于公元420年,止于公元589年,历经四个王朝,南朝是指()。A.我国历史上四个大一统的朝代B.我国南方相继出现的四个王朝C.我国南、北方并存的四个朝代D.我国南方地区并存的四个朝代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420—589年的约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因此,南朝是指我国南方相继出现的四个王朝,故选B项。8.(2019·山东聊城实验中学月考)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