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高一历史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2.观察下表,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B.C.D.3.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4.“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这反映了A.秦律严苛细密B.三公九卿制互相制约C.皇权至高无上D.丞相独揽大权5.黄仁宇在其著作《中国大历史》中说:“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帝国跨地过广——于是采用一种“斑马式”的管理,就是有些地区秦朝所设置的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文中的“斑马式”管理应该对应的制度是A.分封宗法并行制B.郡国并行制C.郡县并行制D.行省宣慰并行制6.唐太宗一次对侍臣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门下省的职责之一是A.匡正皇帝的过失B.传达执行皇帝意旨C.替皇帝草拟政令D.审批决策机要事务7.钱穆在《历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此项制度指的是A.三公九卿制B.察举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8.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该时期是A.西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9.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A.王位世袭制B.宗法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D.郡县制10.伯利克里说:“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有人称其为心情平和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废物。它毋需公民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应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伯利克里这段话反映了A.雅典公民的政治才能普遍较低B.集体主义是雅典民主的重要特色C.民主发展程度与公民政治才能无关D.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无法成为公民11.柏拉图建议的理想公民人数是5040人,他特别指出:“共同体的领土应当足以维持一定数量的最有节制的人的生活,但不要再大了,共同体的人口应当能够足以保护自己,反对侵略。”亚里士多德也强调城邦人口不宜太多或太少。他们这种构思的主要依据是A.雅典生产力水平低下B.雅典土地与资源匮乏C.殖民扩张会带来灾难D.政治运作的客观需要12.《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八条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这一规定旨在A.限制罗马贵族的特权B.确立等价交换的原则C.维护下层平民的利益D.保护罗马公民财产权13.在历史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历史资料”与“历史观点”的区别,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B.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C.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D.雅典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14.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内阁制运行的基本原则有①内阁由议会多数党组成②内阁实行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③内阁必须得到议会的信任否则就要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