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作业四一、单项选择题1.1912年孙中山《祭明陵文》曰:“(文)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清室翻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该文本质体现出革命派A.已经实现三民主义的目标B.昭告成功推翻封建体制C.存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D.承袭朱元璋反异族统治的传统2.《1921中国社会图景》一文指出,五四运动后,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主要的三大社会思潮。将三大思潮紧密结合的是A.中国共产党“一大”制定的最高革命纲领B.中国共产党“三大”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C.中国国民党“一大”上形成的新三民主义D.国民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3.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是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此番话表明孙中山A.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B.正式提出了新三民主义C.发展了“民族主义”的内涵D.着手进行国共合作4.孙中山指出,“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故要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下列选项属于孙中山“社会革命”要求的是A.反对少数满洲人专制B.反对君主一人专制C.反对少数富人专制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5.“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是A.全面学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B.仿效物质文明,排斥政治制度C.重视政治文明,忽略物质文明D.照搬物质文明,选用政治文明6.孙中山遗嘱中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下列最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A.提出三大政策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提出三大主义D.发表《北上宣言》,谋求国家和平统一7.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8.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涨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心思想是A.强调农民阶级是革命主力军B.纠正王明、博古“左”倾错误C.推动国民革命运动最后胜利D.阐释中国革命道路的独特性9.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主张“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了新的进攻”。毛泽东这一主张反映了A.民族矛盾的冲突加剧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D.红军长征战略的正确10.被称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和“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的分别是A.《论十大关系》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南方谈话”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会议决议》11.在树立党的理论旗帜上,有四次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会议,分别是A.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B.党的一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C.党的一大、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D.党的七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12.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论》等的资料。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可能是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