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卷上。3.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中国古代社会,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下列制度与此规定有关联的是A.分封制B.科举制C.察举制D.宗法制2.《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材料中的“秦制”是指A.三公九卿制B.皇帝制度C.郡县制D.专制主义制度3.唐朝后期,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这种状况A.加强了君主专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C.削弱了中央集权D.完善了选官、用官制度4.自秦朝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A.秦朝的三公B.唐朝的三省长官C.明朝的内阁大学士D.清朝的军机大臣5.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这说明A.雅典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B.公民大会是日常司法机关C.雅典公民通过投票参与国家管理D.雅典公民利用陶片投票选举最高权力机构6.在全部罗马法的内容中,“私法”部分是其精华,其特点是确保私有财产和承认个人人格。“私法”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维护罗马公民在帝国的特殊地位B.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C.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D.促进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7.沃尔特.白哲特说,英国内阁是“立法机构的一个委员会,它被选举出来成为行政机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内阁是立法机构B.内阁由普选产生C.内阁掌握行政权D.议会对内阁负责8.独立后的美国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B.欧洲大国的威胁C.人民的反抗D.松散的“邦联”存在诸多问题9.“(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10.马克思曾指出: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关税是全世界最轻轻的,下下与此现象形成直接相关的是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11.有人称太平天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因为它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B.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D.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12.一名日本商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并免除内地税收,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A.1840年B.1860年C.1895年D.1901年13.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14.“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15.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1911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16.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