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水平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这种享乐消费观()A.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原因之一B.有利于扩大需求,摆脱经济危机C.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D.是解决当前欧债危机的主要途径答案A解析“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导致的过度消费是造成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之一,故A项正确。2.“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阿诺德·汤因比产生上述言论的原因是()A.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加强B.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失败C.苏联实力壮大威胁西方安全D.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答案D解析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31年”,结合所学可知,阿诺德·汤因比说出这番话的原因是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危害巨大,故B项错误;当时苏联的发展对西方世界并不构成威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1931年”可知,西方正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1929~1933年),“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表明西方的政治制度遭到了人们的质疑,结合所学,当时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有法西斯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故D项正确。3.1930年6月17日,胡佛签署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提高了七十五种农产品和九百二十五种工业品的关税率,全部关税的总平均率由33%增为40%。这一措施()A.使美国经济陷入“滞胀”阶段B.加剧了经济危机的持续恶化C.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D.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答案B解析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是在20世纪70年代,材料反映的是1930年的经济危机爆发,故A项错误;材料中美国提高关税,不利于美国开辟海外市场,不利于缓解危机,故B项正确;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工人大量失业,提高关税与增加就业无关,故C项错误;提高关税在当时只能是加剧危机,不会缓解,D项错误。4.“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答案B解析经济民族主义色彩即通过贸易战、关税战转移国内经济危机。通过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美国向国外倾销国内过剩商品,转嫁经济危机,故B项正确。5.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以9∶0一致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其执法机构国家工业复兴总署也随之寿终正寝。这主要是因为该法()A.不符合立法程序B.不符合分权原则C.与自由精神冲突D.已完成历史使命答案C解析《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质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美国倡导的自由精神相违背,故C项正确。6.1933年3月,罗斯福政府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在让25万名失业青年获得工作的同时规定每人每月工资30美元,但必须扣除25美元寄回家中。此做法()A.旨在提高青年人的节俭意识B.有利于扩大社会的救济面C.极大压缩了社会消费能力D.培养了青年人的爱家精神答案B解析经济大危机下此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社会消费能力,而不是节俭,故A项错误;青年人获得工作和工资,得到救济的同时,工资大部分寄回家里,让家庭成员也得到社会保障,间接扩大社会的救济面,故B项正确;工资大部分寄回家里,扩大了社会消费能力,C项错误;材料与培养青年人的爱家精神无关,D项错误。7.《大国崛起》中有这样的表述:“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其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A.建立市场经济B.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C.拓展海外市场D.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答案D解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