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答案】1.B2.C3.D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传统街区可以招揽商家和顾客,特别是游客,但不能据此认为传统街区就是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C街区形成了某种历史文化,此街区因而成为某种文化的街区,不能认为传统街区的形成比历史文化的形成更为漫长。D传统街区的灵魂,应是那些建筑所体现的人民的生活理想与生存智慧等。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C.文章第④段,连续使用三个问句,不是反对改造传统街区,而是反对将传统街区打造成某个历史时期的模样。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文章明确提出,对传统街区要加以保护和利用,不能“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也是不负责任的态度。4.A5.①小伙子在新年第一天通过邮差给“她”送去一束康乃馨,表达了对“她”的感激、尊敬和祝福。②“她”收到了康乃馨,感受到了新年的温暖,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③新年康乃馨的情节,寄寓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对关爱传递的期盼。6.①从微型小说特征上看,聚焦“新年”这一瞬间讲述“她”三年多的故事,可以使叙述更紧凑;②从情节处理上看,正是年关,“她”的处境才有可能引发他人关注,从而出现情节陡然转变,达到平中见奇的效果;③从人物刻画上看,新年环境中“她”内心更为敏感,截取新年时间点有助于发掘与表现人物的深层心理;④从思想内涵上看,选择新年切入现实,艺术地再现社会弱势群体真实生活,有助于读者窥斑见豹、见微知著,深化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悟。7.D【解析】原因分析不当,据材料三可知共享车位少,可能有理念接受、安全风险、物管服务压力、利益分配等多方面因素。8.AC(答对A项得2分,答对C项得3分)【解析】B.“节省1800多元”缺乏依据,若选商业停车场一个月下来停车费要花销1000多元;D.分析错误,共享停车具体操作的第一步是个人或商业物业提前将车位闲置时间挂上平台,没有这一步,下一步无从进行;E.分析不当,离场时停车场系统自动起杆,费用从手机自动扣除。9.①做好宣传,鼓励人们更新理念;②出台措施,降低安全风险;③缓解物管服务压力;④处理好利益分配问题。(每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10.B11.A12.B13.(1)邻居家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备那家主人,而称赞梁鸿是道德高尚的人。(2)秦惠王对这件事担忧,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用丰厚的礼物作为见面礼呈献给楚王。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这句话的含义是“家境贫寒却崇尚气节操守,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做寻章摘句式的著述。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养猪。曾经不慎失火,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被烧的人家,问他损失了多少,全部用猪来赔偿”,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节介”“章句”“豕”“上林苑”“舍”“鸿”“烧者”“之”等,然后根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无不通”是指“博览”的情况,是说梁鸿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故“博览”与“无不通”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于上林苑中”的介宾短语,“遗”的宾语是“火”,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项。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