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诺丁汉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始考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1.下列各句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联袂(mèi)鱼鳔(biào)波云诡谲(jué)宁缺毋(wú)滥B.剽(piāo)窃供(gōng)应歃(shà)血为盟间(jiàn)不容发C.徇(xún)私悄(qiǎo)然大笔如椽(chuán)曲(qū)径通幽D.噱(xuè)头宽宥(yòu)正当(dàng)防卫诡谲分娩(miǎn)【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字音的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本题,B项,“间不容发”的“间”读jiān;C项,“徇私”的“徇”读xùn;D项,“噱头”的“噱”读xué。故A正确。【点睛】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声韵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误读、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的错误等。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外,涉及范围很广。因此,对于易混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注意进行分类整理。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震撼羁縻引申义俾官野史举步维艰功亏一篑B.翱翔辐射冷不防山洪爆发一筹莫展拨乱反正C.暴躁蛰居下功夫百尺竿头出奇致胜不遑顾及D.安详蜂拥肇事者焕然一新为人不齿层见叠出【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的是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错别字,顾名思义是指错字和别字。别字在古代也称作“白字”。错别字的出现,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原因是自己不重视,认字不细心,不会写也不查字典,粗枝大叶,草率从事。这类题只能多写多记。注意一些形近字和生僻字。本题,A项,“俾官野史”应为“稗官野史”,“俾”应为“稗”;B项,“山洪爆发”应为“山洪暴发”,“爆”应为“暴”;C项,“出奇致胜”应为“出奇制胜”,“致”应为“制”。故选D。【点睛】辨析汉字字形类题目,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这就需要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一般而言,字形题考查的常见类型有以下五种:音近(同)形似而误、音同而误、形近而误、同义异形词、义近致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网络并不是文学经典遭遇尴尬的罪魁祸首,但网络无孔不入的癖性,确实将文学经典本来就脆弱的存在又推到了一个更加感伤的历史时空。(甲)文学经典名著在各种符号纷争的网络版图上、在精神需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还有没有统领群雄的权威性呢?这个问题本应该交给厚重的文学史去裁决,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权威”的文学史慢慢悠悠地来回答了。(乙)文学原来固有的对象和功能(客观世界、审美教化)已经退化,文学经典名著的价值取向也不再显得那么冷艳而高傲了。“高处不胜寒”的姿态在百草丛生的网络文学社区里只剩下了没落后的哀怨和叹息,孤芳自赏的世界正在数字化媒介的包围中变成一个众声喧哗的群欢空间。文学经典名著,在平民起义般的网络革命中,露出无奈的眼神。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而且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专职作家大量“死亡”,网络写手应运而生。(丙)一个高傲,一个时髦,文学经典名著遭遇时尚网络:一声叹息……3.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癖性B.孤芳自赏C.而且D.应运而生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答案】3.C4.B【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