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下表相应空格内。1.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上古之人必须A.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用火驱赶野兽D.过群居生活2.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度原始居民生活的相同点是A.普遍使用打造石器B.会制造陶器C.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D.会纺线、织布、制衣3.传说中的黄帝之所以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始祖”,是因为他对中华民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反映了黄帝的贡献的有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4.远古传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著名治水英雄是A.尧B.舜C.鲧D.禹5.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的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史称A.分封制B.宗法制C.嫡长子继承制D.礼乐制6.从夏商两代的兴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作为一国的国君应该A.增强国力B.勤政爱民C.发展经济D.重视军事7.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讲解员介绍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俗称‘司母戊鼎’……”它是图片ABCD8.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中,最本质的是A.由分裂走向统一B.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C.侯国林立,战争频繁D.由学派出现到“百家争鸣”9.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战乱不休.诸侯国的出现主要源于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10.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的是指A.青铜铸造B.铁制农具C.修筑都江堰D.牛耕11.变法实行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途径是A.多生产粮食布帛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的奖赏C.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D.大力开垦荒地得到政府的奖赏12.商周时期,比甲骨文规范的文字是指A.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B.甲骨文C.金文D.小篆13.下列能间接反映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的乐器是A.编钟B.铜钟C.编磬D.瑟14.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A.“仁”的思想B.“因材施教”思想C.“兼爱”、“非攻”思想D.“无为而治”思想1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墨子C.韩非子D.孙膑16.“六王毕,四海一”,公元前221年灭掉六国,一统天下的帝王是A.秦始皇B.周武王C.商汤D.曹操17.秦统一中国后,为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有①统一货币②统一文字③统一度量衡④“焚书坑儒”A.①②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18.下列不属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原因的是A.赋税徭役繁重B.严刑峻法C.争夺皇位D.秦二世统治的残暴19.西汉初年,出现“文景之治”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A.提倡节俭,减轻刑罚B.整顿吏治,严惩贪官C.轻徭薄赋,注重农业D.兴修水利,奖励耕织20.汉初刘邦大封刘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想以此确保刘家天下,到汉武帝时却要“削藩”,其原因是A.国家已经强大不再需要诸侯国的保护B.为了进一步充实国库,发展国家经济C.为了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D.诸侯王势力膨胀直接威胁到中央集权21.右图《汉代讲学图》,其讲学所用的教材应是A.《道德经》B.《韩非子》C.五经D.四书2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A.压制社会知识分子B.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C.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有区别对待诸子百家23.匈奴族最高首领的称号是A.君主B.赞普C.可汗D.单于24.下列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对抗的事件是A.秦始皇派蒙恬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C.匈奴民族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D.汉明帝时窦固、窦宪先后反击匈奴25.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B.传播汉朝文化C.建立西域都护加强统治D.开辟丝绸之路26.我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于A.汉武帝时期B.汉武帝以后C.汉文帝时期D.汉高祖时期27.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