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1.A(B项,因果不当,中华文化的形成的原因应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国优势。C项,偷换概念,是后果一样,非本质相同。D项,扩大范围,只是辩证唯物论的观点。)(3分)2.C(分析失当,文章第③④段是围绕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展开论述,以对传统文化中的“忠”“孝”分析为例证。)(3分)3.C(以偏概全,忠”、“孝”价值观不是全无价值,原文是“有时成了障碍”。)(3分)4.B(表述过于绝对,因为有无症状感染者。)(3分)5.A(将“未然”解为“已然”,原文为“必将为人类战胜病毒提供坚实的基础”。)(3分)6.实现疫情的科学防控主要包括:①就普通民众而言,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提高自身免疫力,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及时就医;②就组织管理而言,应根据传染病防治规律,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严格执行排查、隔离及预防传染措施;③就科研部门而言,应注重科研攻关和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加紧研发抗疫所需疫苗和药品;④就国家层面而言,应加强立法监督,杜绝野生动物交易、避免养殖动物与宿主的接触。(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分)7.C(哈里希岛上“长夜孤灯”的传说,讴歌的是“亲情”而非“爱情”。)(3分)8.①生活(实用)之灯。照亮黑暗,指明行路方向;②情感之灯。守护亲情、爱情,呵护人间真情;③信念之灯(希望或理想之灯等)。坚信光明驱散黑暗,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6分)9.(1)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因“虚”及“实”。(1分)作者开篇抒发苦闷、彷徨情感时,加入对黑夜的描写;讴歌灯光带来了光明、温暖和希望时,如“扫淡了黑暗的颜色”“灯光会显得更明亮、更温暖吧”等,后加入对灯光的具体描述。(2分)(2)使用联想、象征等表现手法,由“实”及“虚”。(1分)作者由眼前的灯光联想到记忆中的灯光,由此生发出灯光不仅为行人指明方向,而且还能慰藉人的心灵,鼓舞人的斗志的感叹,并在文末含蓄地表达了向往光明、坚信抗战必胜的愿望,进而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6分)10.C(①“若……则……”为假设复句,分句间宜断;②“縻之”为动宾结构,“縻之使”则文意不通,故宜在“之使”之间断句)(3分)11.D[年号纪年法: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年次纪年法: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干支纪年法: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除这三种纪年法外,还有年号干支纪年法: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兰亭集序》)太岁纪年法:摄提贞于孟陬兮。(《离骚》)。此外还有星次纪年法等。](3分)12.B(太妃尉氏并非杨智积的妻子,而是其父亲杨整之妃。)(3分)13.(1)不久,杨智积因为行事谨慎、恪守礼法而受到高祖的称赞。他在同州任上不曾嬉戏打猎,处理政事之余,只是端坐在家中读书,也没有什么人私下来拜访。(“以、修谨、善、听政”各1分,语句通顺1分;整句意思错误不得分)(5分)(2)隋炀帝当时疏远不厚待至亲之人,杨智积常常自己感到内心不安,得了病也不叫医生救治。(“疏薄”“骨肉”“患”各1分,“不自安”句式1分,语句通顺1分;整句意思错误不得分)(5分)14.B(句意为:江水滔滔,浪花汹涌,船如鲸鱼一般披波疾行。“欲骑鲸”,小船在江面行走,就像骑在鲸上疾行一般,而不是鲸在水中跳跃。)(3分)15.(1)刘过是一个位卑不忘忧国(忧国忧民)的人。(1分)他虽为布衣,却对异族入侵充满痛恨之情,诗中以“蚊虻”、“虾蟹”喻指入侵者,斥说他们“音恶”、“气腥”。他对国家前途命运深感忧虑,担心自己将来会像周顗一样生发亡国之悲。(2分)(2)刘过是一个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人。(1分)他借伍子胥的典故表达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他自信如吕蒙一样有一身本领,却无人赏识,不被重用。(2分)(每点3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分)16.(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6分)17.D(独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