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第页(共7页)12017年潮阳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考历史试题说明:1.全卷共7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在—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这里描述的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A.加强刑罚B.奖励生产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3.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好工具。综合下图,反映的实质是图1图2图3图4A.社会制度的更替B.生活习惯的变化C.社会文明的进步D.君主权力的强化4.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历史试题第页(共7页)2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A.张骞曾出使西域B.班超曾出使大秦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D.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5.“中国”一词在传统中有三种主要涵义:第一是地理意义的中国,中国即“中原”……二是政治意义的中国……第三是文化意义的中国,中国是文明世界……在古代,能称为“中国”的政权,就必需占据中原和践行华夏文化,才能真正地成为“中国之主”。下面哪个史实说明这一结论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D.北魏孝文帝改革6.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7.范小静在《十三行故事》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打响,广州的林则徐给朝廷的奏折中这样分析敌情:那些英国人的装束,全身缠裹得紧紧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来。中国人对付这种军队,不但一个士兵就可以撂倒他几个,即使是乡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们的命。”产生这种认识的根源在于A.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较大B.两国军事实力的悬殊C.两国的人种差异较大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8.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其中“近代化”的内容不包括A.经济工业化B.政治民主化C.教育近代化D.军事近代化9.下列图表哪一幅能反映出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向英国收取的进口货物税率(关税)的变化趋势A.B.C.D.10.《辛亥革命时的乡居记闻》中写道:“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历史试题第页(共7页)3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加了。”材料说明了A.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C.辛亥革命依然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D.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是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11.以下是小李同学整理的历史学习笔记,请你帮他指出错误的一项历史事件历史结论八一南昌起义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之路C.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