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题号一二总分262728293031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我国美丽富饶的南海诸岛,有许多由珊瑚虫分泌物堆积而构成的珊瑚礁。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其显著特征是()A.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B.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C.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无肛门D.身体呈圆筒形身体分节2.右图所示动物可生活在蛙类的膀胱中,它的身体扁平,不分节,肠只有一个开口,没有外骨骼。右图中的动物属于()A.扁形动物B.线形动物C.腔肠动物D.环节动物3.蛔虫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下列哪项特征与它的寄生生活无关()A.体表有角质层B.有口有肛门C.生殖器官发达D.运动器官退化4.钓鱼爱好者常用蚯蚓作为鱼饵,他们通常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获得较多的蚯蚓?()A.干燥、有机质少的土壤B.阴湿、有机质丰富的土壤C.浸水、有机质少的土壤D.浸水、有机质丰富的土壤5.当乌贼受到威胁时,就释放墨汁,将周围的海水染黑,借机逃跑。下列有关乌贼的描述你不认同的是()A.乌贼的这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B.乌贼逃跑属于一种对刺激的反应C.乌贼和河蚌一样属于软体动物D.乌贼和海葵、海蜇、珊瑚等都属于腔肠动物6.能正确表示动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的是()①蚯蚓—体壁②鲫鱼—鳃③蜻蜓—肺④青蛙—鳃和皮肤⑤家兔—肺A.②③⑤B.①②④C.①③⑤D.①②⑤7.十二生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其中“龙”的创造充满了想象力。据说“龙”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有四肢和牙齿,卵外有坚韧的卵壳,能在水中和陆地生活。下列动物中与上述特征相似度最高的是()A.鱼B.两栖动物C.爬行动物D.哺乳动物8.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②用肺呼吸③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④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⑤皮肤裸露A.①②B.①②③C.④⑤D.①②③④9.我国某地流传的“骨笛”是用一种内部中空、轻而坚固的长骨制成的乐器。你认为下列动物的骨骼中最适合做“骨笛”的是()A.青蛙B.老鹰C.猫D.乌龟10.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鲫鱼流线型身体有利于减少游泳时的阻力B.节肢动物体表的外骨骼是其重要的运动器官C.家鸽体表的羽毛是其适于飞行最主要的器官D.兔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和犬齿是与其食性相适应的11.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12.人属于灵长目动物,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从行为方面分析,主要是因为人类具有复杂的()A.捕食行为B.学习行为C.防御行为D.繁殖行为13.下雨之前,经常可以看到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这一现象说明蚂蚁具有()A.取食行为B.社会行为C.攻击行为D.繁殖行为14.下列对鸟类的育雏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是出生后学习所得B.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C.与体内的遗传物质无关D.不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15.人们为了让哺乳期的一只母猪代替另外一只有病的母猪喂养几只小猪,往往要先在这几只小猪身上抹些这只哺乳期的母猪的尿液。这种交流信息的方式是通过动物的()A.动作B.声音C.气味D.触觉16.动物从外界摄取食物,并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这一现象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A.维持生态平衡B.促进物质循环C.帮助植物传粉D.传播植物种子17.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下图)。某实验小组欲检测A、B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A.①B.②C.③D.④18.“四川泡菜”闻名全国。制作泡菜的坛子口必须加水密封,主要目的是()A.营造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B.防止营养流失C.防止空气对流,抑制细菌的繁殖D.阻止尘埃进入19.“超级细菌”对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刀枪不入”,它的产生与人类滥用抗生素有关。下列关于“超级细菌”的描述,错误的是()A.细胞内含有DNAB.没有细胞结构C.细胞内无叶绿体D.进行分裂生殖20.在一个装有约3/5容积温开水的透明玻璃瓶中加入20克葡萄糖和适量酵母,震荡后在瓶口套一个小气球,并放在温暖处(如图)。几天后你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