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愚公移山》学案VIP免费

《愚公移山》学案_第1页
《愚公移山》学案_第2页
23《愚公移山》学案教师寄语: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过程:一、文学常识1、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散失,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的有关古代资料编写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2、文体: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种比喻性的虚构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味。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示例: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2、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1)通假字始一反焉()通(),译为:__________汝之不惠()通(),译为:__________亡以应()通(),译为:__________一厝朔东()通(),译为:__________(2)重点词语方七百里()河阳之北()惩山北之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投诸渤海之尾()山之一毛()北山愚公长息曰()虽我之死()何苦而不平()惧其不已()(3)一词多义A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其妻献疑()B以君之力()虽我之死()告之于帝()跳往助之()C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D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E面山而居()何苦而不平()而山不加增()(4)词类活用A.吾与汝毕力平险毕:险: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5)特殊句式A.甚矣,汝之不惠B.告之于帝C.帝感其诚三、问题探究(用原文回答)1、愚公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两山规模: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原因:3、移山的目的是什么?目的:4、倒土的地点是哪里?地点:5、他们是怎样具体行动的?行动:6、山最终移掉了吗?结局:7、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1)(2)(3)四、分析人物形象1.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用原文回答)2.那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3.对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你该如何评价呢?小结:愚公和智叟的对话,进一步表现了愚公移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4、想像一下,如果没有神的帮助,移山的结果会怎样?五、归纳寓意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呢?你能说出这个“愚公移山”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寓意:愚公移山:六、写作特色1.反衬以()反衬()2.对比a.()与()b.()和()3.情节曲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精华资料店+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量教育教学资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