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15分)1、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就是十月革命。2、十月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激励了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3、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内容: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商业方面,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意义: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探索。它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4、1922年,苏联成立。5、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⑴成就: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后,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发展为工业国。农业实现了机械化。⑵问题: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3)评价:这一制度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存在严重的弊端:经济上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效益低下;经济计划统得过死,妨碍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民主和法制被忽视,权力集中到个人手里,形成个人专制独裁。6、1919年,巴黎和会通过了《凡尔赛和约》。基本内容有:①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②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③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以东50公里以内不许设防;④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7、1921年,华盛顿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公约虽口口声声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但实质上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8、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开始于美国,这次危机具有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三个特点;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导致劳动人民生活的急剧恶化和工农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趋激烈和尖锐。一些国家通过改革(如美国罗斯福新政)来挽救经济危机和民主制度;一些国家(德、意、日)则走上法西斯扩张道路,成为二战的策源地。9、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⑴实质: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摆脱经济危机,使经济复苏⑵内容:①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入手);②整顿农业;③调整工业,颁布《工业复兴法》,要求各行业制定公平经营章程(中心措施);④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⑶作用: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⑷启示: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经济竞争环境等。10、慕尼黑会议⑴背景:德国吞并奥地利后,陈兵德捷边境,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区。⑵内容: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强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⑶实质:英法用牺牲小国来满足侵略者,企图将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以求自身安全的绥靖政策,实质是纵容侵略,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⑷影响: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使德国进一步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加速了二战的爆发。11、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逐步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最大范围。13、1942年1月,美、苏、英、中等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14、1945年初,美、苏、英三国在苏联雅尔塔举行会议,主要内容有:制定了最后击败德国的计划;决定战后德国由苏、美、英等国分区占领;苏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