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智烧敌舰》教学设计(第五册)作者(来源):爱菊小学倪晓怡发布时间:2007-01-09一、教材分析:本文记叙的是二千多年前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带领希腊的老人、妇女,运用太阳光的反射、聚焦原理“引火烧船”,战胜了强大的罗马舰队的故事。本文是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文章的主题是介绍一些生活中的科学常识,介绍一些从小热爱科学的科学家。通过本单元课文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留心观察,勤于动脑,了解掌握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知识。但如若教学只重在科学常识的揭示,这便成了一堂自然常识课。故如何在课中设计语言训练点,容有效的阅读训练与了解科常知识相结合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一个立足点。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引导学生认清“牺”和“措”的字形,运用各种方法理解“乘虚而入、惊慌失措、欣喜若狂”等词语的意思。在本课的生字教学中,学生易将“牺”字的右半部里加一横故要重点提示;“借、措、错”要引导学生辨析其字形的异同。本课的三个词语“乘虚而入、惊慌失措、欣喜若狂”可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词素合成法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进行理解,这是三年级学生在本学期应该学会的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阿基米德为何会想到“智取”,了解这一方法可实施的关键因素,并能根据提示完整地复述阿基米德的思维过程。有效的阅读教学应重视对文本语言的自身思维价值的挖掘,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读懂文字背后的内容,能凭借语言,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故在本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关注主人公阿基米德“智取”的原因及其方法可实施的关键因素。3.通过学习阿基米德指挥希腊人用镜子反射太阳光烧毁罗马战舰的故事,体会阿基米德是一个大智大勇的著名科学家,并懂得掌握及运用科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难题。在“情感态度”目标中,教参中提出通过文本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懂得“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但这一目标似乎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提得太高,不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做了上述调整,即: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掌握及运用科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难题即可。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阿基米德为何会想到“智取”?这一方法可实施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说明:阅读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本文情节性较强,且学生已学过44用冰点火,对于阿基米德“智烧敌舰”所采用的方法,学生能自己读懂。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阿基米德为何会想到“智取”?这一方法可实施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些问题是学生在自行读文后所不能关注到的及不易读懂的。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可引起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也引出了统领学习的主要线索。这是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应突破的重点及难点。四、具体实施:本课学习共分六个板块,具体实施如下:一、抓题眼理解课题的意思。这个版块分为3个环节:1、揭示课题,理解“智”字的意思。(智:智慧。文种指巧妙的方法。)2、用一句话来说说课题的意思。(阿基米德用巧妙的办法烧毁了罗马帝国的军舰。)3、简介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力学家。他确立了杠杆定律,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他还曾设计了许多战争机械。后人常把他和牛顿、高斯并称为有史以来三个贡献最大的数学家。)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抓题眼——“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题的理解。这一开头既紧扣主题,又通过反馈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来理解课题,从而整体感知课文。接着由题目过渡到本课的主人公——阿基米德的人物介绍上,通过出示阿基米德人物图片、简介向学生传递信息,使学生对阿基米德有了初步的印象:“他真是一名了不起的科学家!”二、学习课文6——8节,读懂阿基米德“智取”的方法及其蕴含的科学知识。1、读第6——8节,说说文中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方法是什么?(出示:阿基米德指挥大家一字儿排开,拿起镜子把反射的阳光集中对准一艘军舰的布帆。)2、引读第6节,感受实施这一方法的显著效果。3、补充课外资料了解相关科学知识。(可燃物质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火源的作用下。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