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张溥(1626),魏忠贤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市民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市民,市民首领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人民把他们合葬在城外虎丘山前面山塘河大堤上,称为“五人之墓”。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江苏省太仓县人)。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故名其书斋曰“七录斋”(其专集之名即来源于此)。崇祯四年进士,“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明末天启年间,魏忠贤阎党专权,设立东厂排斥异己,杀戮大臣------复社成立于熹宗天启末年,是和阉党斗争的东林党的继续,他们自认为东林党的继起者。整体感知整体感知•听录音朗读课文,思考:听录音朗读课文,思考:•①①贯穿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贯穿本文的线索是什么?•②②作者是怎样评价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和作者是怎样评价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和社会价值的?社会价值的?•要求:分别引用原文中的一个句子回答。要求:分别引用原文中的一个句子回答。•明确:①线索――“激于义而死焉者也”明确:①线索――“激于义而死焉者也”•②②主旨――“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主旨――“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重于社稷也”理解一二段,掌握关键字词句理解一二段,掌握关键字词句•一、掌握字词:旌墓疾病一、掌握字词:旌墓疾病•二、翻译句子:二、翻译句子:•1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而死焉者也。•22、、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野之无闻者欤!理解三四段,掌握关键字词句理解三四段,掌握关键字词句•一、掌握字词:望抚按颜一、掌握字词:望抚按颜色函色函•二、翻译句子:二、翻译句子:•1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2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之逮所由使也•33、、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理解五六段,掌握关键字词句理解五六段,掌握关键字词句•一、掌握字词:杜老隶明编一、掌握字词:杜老隶明编伍伍•二、翻译句子:二、翻译句子:•1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之大,有几人欤?•22、、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哉?•33、、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而为之记总结课文总结课文•一、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事情理并一、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事情理并茂。茂。•二、巧用对比,强化主题二、巧用对比,强化主题•三、简练传神的人物描写三、简练传神的人物描写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