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一、电是什么现象:梳子吸引小纸片、头发等轻小物体。1、摩擦过的塑料塑料梳子或玻璃棒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生活中的现象:如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层,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了电,而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核外电子原子核+++–––4、摩擦为什么能使物体带电呢?原子结构图:如右图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正常情况下,原子是电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3、定义:正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负电荷: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当两物体摩擦时(2).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1).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条件:(3)摩擦起电总结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实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不是创造了电荷)结果:不同物质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不同的两种物质摩擦)2.摩擦的物体与外界绝缘.55、物体带电的方法:、物体带电的方法: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的两物体带等量的异种电荷。接触起电: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同种电荷。感应起电: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异种电荷。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现象:两球间发生火花放电。解释:这是一种放电现象。当起电盘转动起来后,两个金属球就会带上异种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两球间就会发生火花放电。那么,什么是放电现象呢?正电荷与负电荷相互接近并放出电的现象叫做放电现象。闪电是怎样产生的呢?云的移动,会和空气摩擦,云层间也会摩擦,都会产生且累积大量的电荷。闪电就是电荷从云层移动到地面或者从云层移动到另一云层的结果。实验表明,物体带电时,它的尖端容易产生放电现象。这种现象叫尖端放电。4、带电体所带的电越多,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就越大。验电器能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但不知道其电性。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1、验电器是检测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2、验电器的结构:如右图3、工作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来工作的。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一个不带电导体相接触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异种电荷被吸引到离带电体近的一端,而同种电荷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一端,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四、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1.静电感应2、静电现象的应用:3、静电现象的防护:闪电---避雷针原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静电喷涂、静电除尘、静电植绒、静电复印避雷针的原理:避雷针是利用尖端放电避免雷击的一种设施。当带电的雷雨云接近建筑物时,由于静电感应,金属棒出现与云层相反的电荷。通过尖端放电,这些电荷不断的向大气释放,中和空气中的电荷,达到避免雷击的目的。1、水流被吸引。负不带电正3、当毛刷在衣物上擦刷时因摩擦而带电,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可以把灰尘和微小脏物吸到刷内。4、油和油罐摩擦,会使油罐带电,铁链能及时将电荷导入大地,避免放电产生火花引燃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