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天津市女大学生化妆行为对其心理影响研究(以天津XX大学为例)一、研究背景(写研究缘起、文献综述、目的与意义等)(一)研究缘起当今社会,女性对自我要求越来越高,不论是外貌,身材还是内在。我发现进入大学后,大多数女生都会开始化妆,男生也或多或少有护肤的意识。并且许多学校也会开设教授化妆的课程,化妆美化我们外在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心理产生了影响。所以我想以天津市为例,研究化妆对女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二)文献综述本研究的文献综述是在阅读、查询、整理相关的文献,对所查找的文献进行归纳、梳理和评述,总结前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分析已有研究所存在的不足,评析本研究的创新点的基础上完成的。其中所用到的参考文献主要来自于“中国知网”上一些与研究相关的期刊文章及学位论文。1、对女大学生化妆行为的研究现状化妆是运用化妆品和工具,采取合乎规则的步骤和技巧,对人体的面部、五官及其他部位进行渲染、描画、整理,增强立体印象,调整形色,掩饰缺陷,表现神采,从而达到美化视觉感受的目的(刘玮1994)。当今社会,人们对自我要求越来越高,不论是外貌,身材还是内在。大学是人生新阶段的起点也是转折点,中国知网的数据显示,2007年有关大学生化妆的论文、期刊内容开始发表,用户关注度在2008年达到顶峰,之后下降,在2011年重新有所增长。姜川、穆雅萍、刘国联(2007)和刘成娟、张洁(2014)都从市场的角度探讨了大学生的化妆行为为化妆品销售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张慧敏(2011)、孙旭、赵庆伟(2012)、郝大海、朱月婷(2016)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女大学生化妆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化妆是女性角色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具有成人礼的意涵且是在男权社会下自身抗争意识的觉醒,女大学生化妆更多是由于求职的压力。而胡欣月(2017)研究的是女大学生在“求职者”的角色情境下,其化妆偏好与容貌歧视的感知的相关性。这说明了对女大学生化妆行为的研究实现了从单纯的为了促进销售而研究到专门的社会行为分析再到社会问题探讨的转变。可以推测今后关于女大学生化妆的相关文献也会更加具体化、针对化的对社会、女权等问题进行探讨。2、化妆行为对心理影响的研究现状日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便产生了化妆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很多结果都表明化妆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胡金生(2004)总结了大坊郁夫、岩男美寿子、菅原健介、余语真夫等对化妆在心理健康影响上的研究,其中显示女性通过化妆增强自身魅力、获得安心感、自信和年轻的自我认知,且女性的自我评价比男性更容易受容貌的影响。调查还显示内向的女性由于化妆更倾向于采取外向和积极的社会行为。适当化妆让人获得自我关怀的快感、自我形象改变的满足感、自我印象的管理、创造的满足和压力的消减等心理机能,并且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例如自我和现实关系认知障碍类心理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心因性痴呆症等,化妆可以提高患者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激活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提高自我关注,改善人际交往态度,提高自理能力等。3、目前研究上的不足从以上文献内容总结来看,目前对女大学生化妆行为的研究多停留在行为、原因分析上,关注点更多的放在了化妆品销售以及求职行为上,对大学女生化妆心理的研究较少。日本化妆心理学是其应用心理学的重要领域(胡金生2004),他们的学者对化妆心理的研究较为完善,但由于语言不通,化妆对心理的影响有无新的研究不得而知。目前关于化妆对心理的影响研究很少,大多只是一笔带过,且多是较大范围,针对女性群体,没有专门对女大学生的研究。4、总结综上所述,对于女大学生化妆的研究已经从市场销售、行为分析转变到社会问题的探讨,而关于化妆心理的研究也有学者总结了日本的研究成果。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国内关于大学生化妆研究较少,且还没有专门针对女大学生化妆对心理的影响研究。本研究拟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以天津市xx大学为例,在大学女生化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上进行研究。(三)研究目的学术目的:化妆心理学在日本较为发达,目前国内对化妆心理层面的研究较少,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女大学生群体化妆的心理影响,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