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课件【三篇】【篇一】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课件教学目标:1.体会叙事、写景中抒发的感情。2.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3.熟读背诵诗歌。教学重点及难点:1.忠而获罪的愤慨。2.叙事、写景、抒情的融合。教学设想:1.以朗读、吟诵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感情。2.一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注音并简介作者1.给下列加点词注音。朝奏()九重天()瘴江()2.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下载后可任意编辑①本诗作者是唐代人韩愈(768-824),字退之,他提倡古文运动,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改变了当时的文风,推动了文学的进展。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②写出诗歌中描写冬景的句子(雪拥蓝关马不前);为国家赤胆衷心袒露一片豪情的句子(肯将衰朽惜残年)。3.背景: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迁,犹言下迁,古代贵右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当韩愈到达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于是写了这首诗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二.译释诗句,了解大意。1.释词:奏:向君主进言或上书,这里是献上、呈上的意思。贬:降职。圣明:指天子。惜残年:爱惜残年的生命。蓝关:即蓝田关。2.结构: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孙湘”。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第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伤,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3.译诗: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阳。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堵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三.讨论指导。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2.认真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分析:1.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行。2.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四.总结归纳。1.这首诗叙事高度概括,写景境界开阔,抒情真挚动人,三者融合一体,形成了悲怆壮美的艺术效果,读来令人感慨不已。2.学生谈如何面对。【篇二】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课件教学目标: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2、理解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教学重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和背景的把握,学生可以就诗意自学,然后老师点拨,通解诗意然后背诵默写。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柳宗元引入新课。)二、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背景(学生先读书下注释,后老师补充)1、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三岁丧父,由嫂氏抚养成人。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雄伟奇崛的特点。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