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三年级语文《发愤立志》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发愤立志》原文苏东坡年轻的时候,仗着自己聪慧机敏,又常被人夸奖,便渐渐骄傲起来。有一年春节,他作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过往行人看了有的夸这家出了能人,也有的摇摇头,觉得海口夺得太大了。有一天,一位白发老人登门访问。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苏东坡见这么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出于尊敬,他给老人让了座。苏东坡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地捧过一本书来。苏东坡接过书,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生字越多。苏东坡脸上立即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老人说:“怎么,苏才子连这些字也不认识啊?”说完又笑吟吟地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走了。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他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了那副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后来,苏东坡成了中国的大文豪。【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发愤立志》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6个字,认识4个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并识记四个词“聪慧机敏、盖世无双呆若木鸡、恍然大悟。”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苏东坡两副对联的前后的变化,懂得学习是无止境的,切莫骄傲自满的道理。教学重点:认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是无止境的,切莫骄傲自满。教学准备:课前收集苏东坡的生平资料。教学方法:朗读、探究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揭题解题,学生质疑1、师:今日,我们要学习第六课——《发愤立志》,通过课前预习,大家知道什么是“发愤”、“立志”吗?2、指名说。3、鼓舞学生根据题意,自主质疑。4、老师小结问题。(1)课文写了谁发愤立志?(2)他为什么要发愤立志?(3)他立下了什么志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答。伺机简介苏东坡,板书两幅对联。2、师:看到这两幅对联,能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吗?3、生答。师:苏东坡为什么要改动对联?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研读课文。三、生字书写。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苏东坡年轻时曾写下这样一幅对联贴在门上(齐读对联)。苏东坡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幅对联,他想告诉别人什么呢?二、研读课文1、2自然段。1、生答。(指导用骄傲的语气读第1自然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师: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别人是如何看待他这幅对联呢?3、指名读第2自然段。师:你们认为呢?4、指名答。解释:海口师:从哪儿可以看出他夸的海口太大了。(“遍”、“尽”)过渡:是啊,他这口气不是要告诉所有人,我苏东坡天下第一吗?(补横批:天下第一)看来,这渐渐骄傲的结果就会是狂妄自大。而苏东坡狂妄自大的结果又会怎样呢?三、研读课文第3——6自然段。1、默读课文3——5自然段,给描写苏东坡前后神态变化的词句作记号。2、师:一位白发老人的登门访问,让苏东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3、生答:”得意”指导理解“盖世无双”,指导分角色朗读。生答:“红一阵,白一阵”、“汗涔涔”(师追问:为什么会这样?)生答:“呆若木鸡”(指导联系上下文解词,体会心情:羞愧)4、师:苏东坡的神态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而那位老人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呢?他的神态变化了吗?思考:苏东坡此时可能悟出了什么?(板书:发愤、立志)师:这幅对联苏东坡又想告诉人们什么呢?(板书:学无止境)5、师小结引读:正因为苏东坡痛下决心,立下远大志向,从而学无止境,后来,才真正成了中国的大文豪。四、思维拓展1、师:同学们,你们又从苏东坡的经历中学到了什么呢?(自由谈)2、收集苏东坡的优秀诗词作品,读读背背。【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发愤立志》教学反思本篇课文向学生讲述了苏东坡是怎样成为中国大文豪的故事。故事生动,文笔流畅,学生读来饶有兴趣。这篇课文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以两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