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厦门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厦门市经济总体上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GDP增速缓慢下行,特别是进入下半年,增速由8.0%回落到全年的7.6%。但是2017年厦门市经济依旧平稳健康发展。一、GDP及相关指标情况全年厦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51.18亿元,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15.92亿元,增长7.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1.1%,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12.03亿元,增长7.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7%,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GDP的三次产业结构为0.5:41.7:57.7。数据来源:厦门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厦门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增幅高于厦门市GDP平均增速的行业有5个,营利性服务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保险业以及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452.88亿元、353.28亿元、409.56亿元、491.44亿元、1541.88亿元,增幅分别高于GDP增速3.7、3.4、0.5、0.4、0.2个百分点。增幅低于厦门市GDP平均增速的行业有4个,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01.04亿元、89.52亿元、285.14亿元、400.23亿元,增幅分别低于GDP增速6.1、4.8、3.6、1.1个百分点。二、经济发展特点与亮点(一)新兴动能不断发展壮大一是工业向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全年实现增加值976.2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7.9%,增幅由一季度的7.4%到上半年的7.7%再逐月回升到增长8.4%;二是互联网与零售业深度融合,限上网上零售额245.75亿元,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7%,增长81.3%,比上年提高61.9个百分点,其中京东东和、安踏电商等贡献突出,纳入季度监测的85个重点电商平台三季度交易额增长18.4%,电商市场带动快递业快速发展,规上快递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9.2%;三是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1-11月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文化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中高速增长,分别增长21.1%、21.1%、26.7%,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仓储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对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贡献逐季增强,分别比上半年提高11.1、1.7、1.2个百分点。(二)经济发展实现提质增效一是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187.29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696.78亿元,增长11.0%。二是工业企业效益良好,1-11月,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3.15,比上年增加16.99个点;工业创利创税能力较强,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22.4%,规上工业利税总额增长16.4%;在35个工业行业中,八成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9.4%、18.9%、17.7%。三是规上服务业盈利能力较强,1-11月厦门市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1441.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7%,实现营业利润157.08亿元,增长76.2%。在全省九个设区市中,厦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营业利润规模及增速居首位。四是经济发展效率不断提升,土地产出率由2010年的1.3亿元/平方公里提升到2017年的2.56亿元/平方公里;每度电能创造17.5元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10.1%。五是绿色发展取得新的进展,综合能耗消费量持续低位增长,1-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4.9%,增幅居全省第四,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的增速是下降的,而且降幅在扩大,节能降耗或者绿色发展在持续推进。(三)部分经济指标表现良好全年有十二项指标增幅好于上年:外贸进出口额、出口、进口增幅分别比上年大幅提高15.7、11.9和2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提高2.7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增幅提高5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住宿餐饮业营业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提高7、2.4、2.9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增幅分别提高1.4、2.4个百分点,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增幅分别提高1.5和3.3个百分点。全年有五项指标增幅在全省排名靠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居全省首位,增长12.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地方级财政收入、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幅均居全省第3位,分别增长11.0%、13.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