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泉州第一中学高一政治备课组郭鸿达一、教学目标:(1)知识①识记劳动光荣、就业的意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维权的途径。②理解在我国国情下,正确认识劳动的作用和意义;正确就业观的内涵。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应如何选择职业;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能力本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就业问题。通过实例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择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②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为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而努力。③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等法律意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2)教学难点: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和程序三、学法: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本以及收集相关材料);课堂中听、思、议、说相结合;课后复习、总结、作业和进一步研究性学习。四、教法1、口述法、探究式讨论法和现场情景模拟法。2、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利用电脑演示,采用动画效果让学生更直观感受。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FLASH动画)有这样一个大学生毕业了,很高兴的去参加招聘会,在面临择业标准的选择时,出现了两扇门,第一次,月薪3000以上和月薪3000以下,他进了第一扇门;第二次,稳定和不稳定,他进了第一扇门;第三次,体面和不体面,他又进了第一扇门;第四次,前景好和前景一般,他还是进了第一扇门。结果呢?由于要求太高,没有符合他的工作。这则动画说明了什么呢?学生思考。这反映了当前大部分求职者的心理,没对自身做一个准确定位,对待遇要求过高,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这正是导致他们就业困难的主观原因之一。那么求职者到底应该树立什么的就业观才是正确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新时代的劳动者。1【走进新课】(合作探究)一、劳动和就业1、劳动的含义及其意义。指导学生阅读“劳动的含义”后举例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播放一曲《劳动最光荣》之歌,引发学生兴趣并结合课文指出知识点“劳动的意义”。从个人角度看,劳动是我们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从国家角度看,劳动创造了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光荣属于劳动者,结合课文阅读,让学生形成劳动光荣的观念,意识到虽然劳动者有分工不同,但地位平等,都应受到承认和尊重。2、就业的意义与作用。结合课堂探究“李师傅找工作”。探究讨论人们为什么要就业?牵引学生三维思考的角度,这也是思考的方向,多角度发散思维。探究归纳出从三个角度:①从个人角度来说,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有利于实现劳动者自身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②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就业是民生之本,而且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劳动就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发展。③从人类社会的角度来说,就业使得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讨论李师傅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点出原因主要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我国当前困难的就业形势,主观方面是自身错误的就业观。先引出知识点“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3、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严峻。播放就业严峻的视频,让学生有所了解。多媒体显示:就业形势、国际失业率比较,招聘会爆满等资料。结合课本总结出3点,一,就业人口供大于求,超过市场需求;二,劳动力素质总体水平不高,不适合市场要求;三,就业的市场机制不完善,信息不通畅。让学生对就业形势严峻有进一步的体会,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