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寻教育的真善美》有感格日勒图蒙中白文杰在教书过程中,时常想起,我们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经常听到老师评论语文课应培养孩子琢磨语言文字的美,培养孩子心地善良美好品格,数学课应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科学课应注重数据的真实和探究的流畅,美术课引导孩子发现色彩的美和感悟自然的美等等,我想,教育是否就是在努力引导孩子求真、务实、崇善、尚美呢?学校开展读书活动,很自然《追寻教育的真善美》这本书映入了我的眼帘,心里不禁一颤,一种共鸣感油然而生,书自然捧到了手里。仔细读来,收获颇多。这本书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是湖南新宁县人,长沙市教育学院师训处唐良平主任,让我惊讶的是序言由作者的老师——师大文学院教授、著名文学批评家蔡镇楚老师执笔。带着好奇我走近了这本书。本书共分三大篇章:探求教学本真、护养善性人格以及创生和美文化。在求真篇中,教师的哲学品质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问题意识是学生重要的思维品质,让我重新对学生问题意识再次引发了思考:首先,问题意识的主体必须是学生;其次,应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能产生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第三,如果在整个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能力、没有意识去思考、去发问、那么学生“没有问题”、创新能力“先天不足”也就不足为奇了。确实,我有时上课过多的剥夺了孩子们这些宝贵的时间,导致异口同声没有问题了,其实不是没有问题,而是问题重重孩子们无法一下子阐述于你一句话敷衍你罢了,抑或思考不够确实提不出有层次、有水平的问题,要不就是问题多多却不着边际,因为引导无方,导致思无序、思无涯、思无法。我很想看看作者是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他的看法:一是创设学生敢于提问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气氛,容易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才敢于问问题,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出错;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激励学生提问,学生通过对问题主动思考、探究,他们会自己找到某些答案,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功感,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恰当的评价,以进一步解放学生、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促使教、学相长;三是让学生在教师启发下勇于提问,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环境、引导探究,以“问题”为中心,巧妙的设疑、布疑、激发疑问和质疑,让学生去释疑,促进问题意识的发展;四是引导学生在思考迁移中善于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对眼前事物进行联想与思考,联想得越广泛,思考得越细致,问题意识则越强烈,发现问题则越深刻、提出问题越广泛,从而教学效果更显著老师很容易不自觉地让课堂变成一言堂,我想,什么时候教室里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有足够的提问时间、有足够的问题意识培养,课堂不是教师一家之言,而是师生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话,那么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培养肯定会有所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