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阅读当做一种习惯河南省内乡县杨琳内容摘要: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为分数而教学,结果导致学生有成绩但缺少语言素养,特别是对学生泛读能力的培养没有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着手,学生的泛读能力缺乏养成性的行为定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本文就是对这些问题作了入木三分的阐述.关键词:英语泛读养成性阅读特性阅读习惯不容置疑,英语学习几乎完全依赖于阅读活动来进行.有人做过统计,“正常人有百分之九十的信息来源于阅读,在信息量高速增长的今天,阅读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个人能否成材的重要条件之一.乐于阅读,善于阅读是成功者的重要品质.”我们的英语教育者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非常重视,也下了较大力气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但都收效不很理想.我们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时候,往往把阅读当作一种技能来培养,没有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养炼学生的学习习惯结合起来,导致为阅读而阅读,使我们的阅读教学缺少强大的精神底座来支撑.我们应该站在让学生的能力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的角度上,使学生养炼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乃至让他们拥有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因此,作为一线1的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把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联系起来.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根植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之中,使我们的英语教育更有使命感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对现今我们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了一些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阅读方面的教学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阅读教学的目的比较狭隘.由于很多学校英语教师数量不足,无法实现三级段教师循环教学,一个教师多年就教一个年级,各管自己这一段(一年)而使英语阅读教学缺乏系统性安排,另外由于应试教育导致的“成绩好就是英雄”的急功近利的思想驱使,再加上课程多,时间紧,所以导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有一种“多快好省挣分数”的目标取向,这中“价值判断”的思想是狭隘的.一旦有了这种思想,就必然导致教师们在教学行为上出现了“重视技能不重素养”的短视行为.2.过分强调阅读的方式、方法与技巧,忽视了阅读的特征.阅读的特征到底是什么?生活化是阅读的第一特征,也是阅读的本质特征。阅读是为了生活,生活又因阅读而精彩。阅读目的在于阅读本身,不是为了考试而阅读.其次,趣味性是阅读的第二个特征.阅读动力在于对阅读本身的兴趣,而非来自于老师家长的要求,考试的压力。不是需要读什么就2读什么,而是喜欢什么就读什么,读的东西要“对胃口”.这样学生才会义无返顾的爱上阅读.另外,效益的长期性是阅读的第三个特征.吕叔湘先生就认为阅读教学的效果要在20年之后才能显现。阅读文本来自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能只限于书本。3.过分强调阅读的结果,忽视了阅读的过程。由于老师过分注重阅读的结果,教师最关心的不是学生是否“乐在读中”,而是学生是否做对了文章后面那五个小题.这样就会使学生以得到标准答案为荣.阅读不是一种自主的快乐的,而成了被迫的乏味的了.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从学生长远的发展的观点来计划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尽管每个老师也许只教学生一年的时间,但是我们充分地规划和研究,使我们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地是连续的和系统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真正在教育者之间形成一种教育“接力”.着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这是因为:1.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一步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很重要。只强调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就只能是逐词逐句爬行式的阅读.因此,必须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课外泛读.32.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郭沫若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去想,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手去做的行为方式。”郭老的这种“使他自得”的教育其实就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树人教育。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教学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的这一至理名言也形象地说明了这一问题。3.人格的培养高于对技能的培养。人格方面的培养需要发自真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