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VIP免费

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_第1页
1/6
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_第2页
2/6
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_第3页
3/6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到“文化强国”的战略中心地位。并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信息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种外来文化以更加迅猛的态势涌进我国,这既为我们吸收国外的先进文明成果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使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我们民族很多的先进文化与礼仪修养都在我们这一代中逐渐消失,代之的是西化的思维。这种现象对思想活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社会经验贫乏、是非分辨能力有待提高的青年大学生影响尤其巨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固有的民族传统文化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追忆传统文化,对于加强当前大学生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进而提升大学生人文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以其超越时代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睿智慧识被人民大众所接受。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温家宝总理把传统文化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二是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和实生物”、“和而不同”等思想。三是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成书于殷商时期的《尚书》中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四是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中国宋代哲学家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思想。2、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其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知行合一,不仅要学进去,而且要化出来;不仅要学,而且要做。其二既反对崇洋媚外,又要学习、借鉴和融合西方文化,在一些方面,西方文化、科技和管理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其三弘扬中国文化应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使其深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其四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个方法是先人总结出的正确对待事物的方法,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也应该采取这种正确的态度。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开拓进取追求理想、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有了这种精神,屈原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才能面对小人的诬陷,不畏奸恶,以身殉国。“虽九死而尤未悔”的顽强意志,有了这种意志,越王勾践,为雪国耻而卧薪尝胆等。敢于否定、革固鼎新的改革精神,《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传统文化中厚德载物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高尚人格。所谓“厚德载物”,就是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把中庸的“中和”观念,扩大充为高尚人格,扩展为天地万物的秩序结构及人类社会理想,进而光大为一种基本的文化精神。二、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如果生理机制是一个生命体成其为人的物质条件,那么人文素质则是决定这个生命体是人还是非人,或是人才还是非人才的最主要的内在因素之一。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同于一般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人文素质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视这一点。他不是强迫你要怎样,而是启发你从心灵深处自悟应该怎样。虽然有“性善论”、“性恶论”之争,但都主张自我修炼,灵魂陶冶,从根本上让人领悟做人的道理。1、如何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其一阅读经典。中华文化经典凝聚着中华民族高超的智慧和伟大的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深邃的思想。中华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中华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阅读文化经典...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